时间:2017-03-05 16:34:34
1、填空题 下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参考答案:5.20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若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2)探究步骤中:
a、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错误和疏漏,请指出错误和疏漏。
在a 中是
在b 中是
参考答案:(1 )AC(2)在a 中是 疏漏:记录两个弹簧的方向在b 中是错误:要把结点拉到位置O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图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mm。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
参考答案:6.122 10.55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下图(a)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一些,该同学计算加速度的公式应为a = 。
(2)另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1)
(2)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没平衡摩擦力、砂和桶的质量不是远小于车的质量
本题解析:(1)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故纸带上的点迹应距离越来越大,加速度可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
得:

所以 
(3)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当F不为零时,物体仍然没有加速度,所以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设加速度为a:
对小车:
对重物:
联立解得:
,所以未满足砂和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当m逐渐变大时,a逐渐变小,故图象出现弯曲.所以原因是:砂和桶的质量不是远小 于车的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熟练运用学过知识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⑴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如果已知摆球的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a所示,那么摆长是 ,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b中
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s,单摆周期是 s。

图a 图b
⑵某同学在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如下:
用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做出T2-L图线,并利用此图线求重力加速度。
| L/m | 0.5 | 0.8 | 0.9 | 1.0 | 1.2 |
| T/s | 1.42 | 1.79 | 1.90 | 2.00 | 2.20 |
| T2/S2 | 2.02 | 3.20 | 3.61 | 4.00 | 4.84 |
参考答案:g=4
/T2 0.8740m或87.40cm 75.2s 1.88s (以上每空2分)
g= 9.86 m/s2 (3分)
本题解析:⑴根据周期计算公式
,可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摆长是摆线长度加半径,即0.8740m或87.40cm,秒表读数是75.2s,单摆周期是
1.88s
⑵根据数据做出图像如下
图线斜率
,所以加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