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16:33:55
1、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一固定的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一个质量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F=10 N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
.试求:
(1)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
(2)若力F作用1.2 s后撤去,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s;
参考答案:见解析。
本题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
物体的加速度
(2)力作用t0=1.2s后,速度大小为v=a1t0=3m/s
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
此后物体向上做匀减速,其加速度a2的大小为
向上滑动的距离s2的大小为
所以整个上滑过程的距离为s=s1+s2=2.4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四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和起立过程中人都处于超重状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人下蹲动作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故CD错误;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正确,B错误。
考点:失重和超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测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A.μA>μB B.μA<μB C.MA>MB D.MA<MB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过程中,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
,所以图像的斜率
,故
;图象的纵轴截距表示
表示,故
;故AD正确.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一个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动车组的总质量m=2.0×105 kg,动车组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1倍,(取g="10" m/s2)。在0-600s的时间内,求:
(1)动车组两段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2)动车组位移的大小;
(3)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1)0.1,0.2
(2)30250m (3)
本题解析:
(1)通过记录表格可以看出,动车组有两个时间段处于加速状态,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代入数据后得:
,
(2)通过作出动车组的v-t图可知,第一次加速运动的结束时刻是200s,第二次加速运动的开始时刻是450s。;
;
;
(3);
,当加速度大时,牵引力也大,代入数据得: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木块的倾斜面上放置一正方体重物,斜面的一侧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在力F的作用下,木块和物体一起处于静止状态,现在把力F增加,使木块和正方体重物向上加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
A.不管F多大,三角形木块和重物保持相对静止。
B.三角形木块一定受到4个力 。
C.三角形木块可能受到6个力。
D.木块和重物一定可能相对滑动。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静止时,物体与木块相对静止,向上加速时重物与木块间的压力与摩擦力同时增加,仍然不相对滑动。木块与重物整体看只向上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