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0:57:31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核反应属于裂变
B.原子核的半衰期不仅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还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有关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裂变的定义是由一个较大的核生成两个中等的核,核反应中
为粒子,属于α衰变方程,故选项A错误;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所处周边环境、单质或化合物等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选项B错误;在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因此释放的电子由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故选项C正确;原子核是由核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叫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在研究某两个重核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
参考答案:由题意可知,设“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质量数为m,故中子数为:m-n,
设经过6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后变为?253100Y,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
n=100+2×6-2,m=253+4×6,
解得:m=277,n=110,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β衰变的方程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β射线是电磁波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有关
参考答案: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故A正确.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故B错误.
C、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系数z>83的都有放射性,但原子系数z<83号的部分元素也有放射性,如图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薄铝片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放射源x可能是( ?)
A.α、β和γ的混合放射源
B.纯γ放射源
C.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D.因β射线能穿过薄铝片,故为纯β放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