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弹力》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2-28 23:31: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⑴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用该卡尺测长度时,可以准确到?mm,如图所示工件的长度为?mm.
?
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⑴0.05? 103.30? ⑵1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n 91eXAm.orgbsp;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要验证的是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以下步骤仅是实验操作的一部分,请将必要的步骤挑选出来,并且按合理的顺序排列:?(填代号)。
?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
把它和交流电电源连接起来
B.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C.把纸带的一段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
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物提升到一定
的高度
D.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E.释放纸带
F.重复几次,得到3-5条符合要求的纸带
G.接通电源


参考答案:ACGEF


本题解析:重物质量可以不常见题型,B不是必须的;运动时间由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不需要秒表记时,D不要。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合理步骤,难度较易。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实验时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并且下端有橡胶垫的重锤
B.实验时,当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同时,立即接通电源.
C.要选用第1、2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
D.实验结果总是动能的增量略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E、纸带的上端用夹子夹住比用手拉住要好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合理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数值的单位是mm;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设重物的质量为1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①重物从开始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J。
②重物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增加的动能__________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1)A、C?E?(2)①?②?
③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机械能守恒(在实验误差范内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本题解析:(1)实验时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并且下端有橡胶垫的重锤,这样可减小空气的相对阻力,落地时可减小对地的冲击力,A正确;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选项B错误;要选用第1、2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这样的纸带打第一个点的速度为零,选项C正确;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验结果总是动能的增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选项C错误;纸带的上端用夹子夹住比用手拉住要好,便于操作,选项E正确。(2)①重物从开始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mgh=1×9.8×0.195J=1.91J;②重物下落到计时器打B点时的速度,增加的动能;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同学对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正确记录的数据为1.68cm,该同学可能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填工具前的符号)
A.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
B.游标卡尺甲(10分度)
C.游标卡尺乙(20分度)
D.螺旋测微器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读数时可以读到0.1mm,即0.01cm,故选项A合理;游标卡尺甲(10分度),其精确度为0.1mm,由于游标卡尺不估读,故可以读到0.1mm,既0,01cm,故B选项合理;游标卡尺乙(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故可以读到0.05mm,既0,005cm,故C选项不合理;螺旋测微器,又名千分尺,精确度为0.01mm,可读到0.001mm,故D选项不合理。基本仪器的读数时重点是区分估读与不估读。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小明和小帆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连接的问题,小明和小帆同学分别有两种接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填“甲”或者“乙”)

(2)(2分)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3)(6分)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g=10m/s2)

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m/s。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m。


参考答案:(1)甲?(2)D?(3)1? 0.693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 为了方便增加橡皮筯,橡皮筋从车顶的钉子上跨过,而不系上,同时,这样可以保证两边橡皮筯的两边的拉力相等;
(2)当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小车阻力补偿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A、B、以C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3)设运动时间为t、小球的初速度为v,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斜面上,有tanθ=,又x=vt,y=,解得,x=,由图可知:=0.2,得v=1m/s;当斜面倾角θ=60°时,设斜面长度为L,有:竖直方向:Lsin60°=,水平方向:Lcos60°=vt。解得L= 0.693m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