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4:25:31
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辆货车通过光滑轻质定滑轮提升一箱货物,货箱质量为M,货物质量为m,货车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将货物提升高度h,则( )
A.货物向上做匀速运动
B.箱中的物体对箱底的压力大于mg
C.图示位置时货车拉力的功率大于(M+m)gvcosθ
D.此过程中货车拉力做的功为(M+m)gh
参考答案:将货车的速度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运动的速度和货车速度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量相等,故:
v1=vcosθ
由于θ不断减小,故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
A、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是超重,故箱中的物体对箱底的压力大于mg,故B正确;
C、货箱和货物整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故拉力大于(M+m)g,整体的速度为vcosθ,故拉力功率P=Fv>(M+m)gvcosθ,故C正确;
D、此过程中货车拉力做的功等于货箱和货物整体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大于(M+m)gh,故D错误;
故选: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
参考答案:(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即用一个力与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
答案:(1)A;(2)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是下列四组中哪些组时,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
A.F1=5N?F2=10N?F3=24N
B.F1=11N?F2=25N?F3=40N
C.F1=7N?F2=31N?F3=35N
D.F1=100N?F2=75N?F3=24N
参考答案:A、5N、10N的合力范围为[5N,15N],24N不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
B、11N、25N的合力范围为[14N,36N],40N不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B错误.
C、7N、31N的合力范围为[24N,38N],35N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故C正确.
D、100N、75N的合力范围为[25N,175N],24N不在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所以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首次用实验方法获得电磁波的德国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麦克斯韦
C.赫兹
D.法拉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电磁波的预言与验证.
解答:解: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科学家赫兹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部分,比较简单,对于这部分知识,平时学习不可忽略,要不断积累和加强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1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1)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在小吊盘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实验中通过在小吊盘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2)图1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
①实验中打出一条图示的纸带,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和s3.则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______.图2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24.2mm,s3=_____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m/s2.
②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线不过原点,说明该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
参考答案:(1)A、实验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故A正确;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小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小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实验中,要保证塑料桶和所添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能使得塑料桶和所添加砝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所以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故C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
故选:B.
(2)①由图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5△t
根据s3-s1=2aT2得:a=S3-S150△t2,
由图可读出s1=24.2mm,s3=37.5mm;
而△t=0.02s;
代入数据,解得:a=0.0375-0.024250×0.02×0.02=0.665m/s2
②从图2可知当a=0时,拉力F≠0,则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故答案为:(1)B;(2)①a=S3-S150△t2;37.5;0.665;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