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04:44:15
1、选择题 质量为m1=4kg、m2=2kg的A、B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若A球的速度为v1=3m/s,B球的速度为v2=-3m/s,发生正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则v1'和v2'可能为?(?)
A.v1'=1m/s,v2'=1m/s? B.v1'=4m/s,v2'=-5m/s
C.v1'=2m/s,v2'=-1m/s?D.v1'=-1m/s,v2'=5m/s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碰撞前两物体的总动量为:,总动能为
碰撞后要满足,
A中满足,
,符合题意,故A正确;
B中,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中正碰后B的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所以C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中满足,
,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AD
点评:对于碰撞过程要遵守三大规律:1、是动量守恒定律;2、总动能不增加;3、符合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有两辆静止的小车A和B,质量之比=3∶1。将两车用细线拴在一起,中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烧断细线后至弹簧恢复原长前的某一时刻,两辆小车的(?)
A.加速度大小之比=1∶1
B.速度大小之比=1∶3
C.动能之比=1∶9
D.动量大小之比=1∶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先根据动量守恒守恒求出脱离弹簧后两车的速度之比,根据动能、动量的表达式求出动能及动量之比,根据弹簧对两车做功等于车动能的变化量求出弹簧对两车做功之比.
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车受力等大反向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m
可知加速度大小之比=
=1∶3
故A错误
在两车刚好脱离弹簧时运用动量守恒得:
pA+pB=0,两车的动量大小之比pA:pB=1:1故D错误;
3mvA+mvB=0
得:vA=-
两车速度大小之比为:,故B正确;
两车的动能之比EkA:EkB=,故C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一条小船长3米,船上站有一人。人的质量为60kg,船的质量(不包括人)为240kg,开始时船静止在水面上,当该人从船头走向船尾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小船将后退的距离为:( )
A.0.4m
B.0.5m
C.0.6m
D.0.7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设船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船长为d,据题,水对船的阻力略不计,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右退,取人相对地的速度为正,人和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有:.人从船头走到船尾,设船后退的距离为x,则人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为
.则
,
,则有:
解得:
.带入数据可得
,故C正确,
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选修3-5选做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B,右端固定一砂箱,砂箱左侧连接一水平轻弹簧,小车和砂箱的总质量为M,车上放一小物体A,质量也是M,小物体A随小车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此时弹簧处于自由长度状态(小物体A与弹簧没有连接).小物体A与左侧车面间有摩擦,动摩擦因数为μ,与其它车面间无摩擦,在匀速运动时,距砂面H高处有一质量为m的泥球自由下落,恰好落在砂箱中.求:?
(1)小车在前进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2)为使小物体A不从车上滑下,车面粗糙部分至少应为多长?
参考答案:解:(1)小球掉小车的过程小球与车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Mv0=(M+m)v1?
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设共同速度为v2,则有Mv0+(M+m)v1=(2M+m)v2?
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关系有Ep=?
解以上方程,得Ep=?
(2)根据功能关系有μMgL=EP?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极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关于一个静止的母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B.母核的电荷数小于子核的电荷数
C.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参考答案:A、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电子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初状态系统的总动量为0,则子核的动量和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其内部的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的过程.电荷数少1,质量数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子核的动量大小和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于中微子的质量很小,根据EK=P22m知,中微子的动能大于子核的动能.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