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4:32:17
1、选择题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所受合力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在3 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1kg,则可知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加速度;画出物体在四种情况下的v-t图线,可知B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最大,故B的物体位移最大,选项B正确,故选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及物体图线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如图所示,长为L=8m、质量为M=4kg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个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处于静止状态,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用外力固定木板,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8N,使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起来,求:
(1)求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3)若不用外力固定木板,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2N,求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4m/s2(2)2s; (3)0.4m/s2
本题解析:(1)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a=4m/s2
(2)根据,解得
(3)M只靠摩擦力作用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当力F=1N时,假设两者不产生滑动,则整体的加速度为
故两者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0.4m/s2一起加速运动.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水平绷紧的传送带AB长L=6m,始终以恒定速率V1=4m/s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6m/.s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经A点滑上传送带。小物块m=lkg,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lo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可以到达B点
B.小物块不能到达B点,但可返回A点,返回A点速度为6m/s
C.小物块向左运动速度减为0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D.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因相互间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50 J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a=μg=0.4×10=4m/s2;当向左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候,距离最大,逆向计算:v22=2ax物;代入数据得:x物="4.5" m;此时传送带的位移:;物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而后物体向右加速度运动直到达到和传送带共速v1="4m/s" ,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
;传送带的位移:
,此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最大,相对位移
,相对总位移为
,
产生的热 ,故选项D 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决不允许别国侵占。近期,我人民海军为此进行登陆演练,假设一艘战舰因吨位大吃水太深,只能停锚在离海岸登陆点较远处。登陆队员需要从较高的军舰甲板上,利用绳索下滑到登陆快艇上再行登陆,若绳索两端固定好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队员下滑时改变特殊手套(握力足够大时才有摩擦力)在绳索上的握力大小以调整下滑加速度大小,恰好保证了全程加速度大小相等,假定做先匀加速运动后立即匀减速运动,登上快艇时速度为刚好零。为了安全,绳索上只能容一人滑动,每人按要求丢下随身携带的石头使其自由下落,第1名队员下滑时丢下自己的石头,从第二名队员开始听到前一队员丢下石头的击水声就丢下自己的石头,当听到自己石头的击水声时立即下滑,同时再丢第二块石头(忽略声音传播时间),这样恰好保证了绳上只有一人下滑,10名队员在40s内恰好全部登上快艇。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军舰甲板与快艇的高度差H。
(2)下滑时加速度大小a。
(3)某队员连同装备在内质量为m=200kg,在加速下滑过程中他对绳的作用力大小F。
参考答案:(1)20m. (2)(3)
本题解析:(1)每位队员在绳索上运动的时间等于:t=
而每位队员在绳索上的运动时间等于两块石头下落的时间,则每块石头下落的时间为t1=2s,则
(2)绳索长度 根据
可知:
(3)重力沿斜面产生的分加速度
则队员在加速下降过程中无摩擦力,则他对绳索的作用力等于重力的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力的平衡.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
,
,这些轨道交于O点. 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 )
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
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C.甲、乙、丙同时到达
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设斜轨道底边的长度为l,斜面的倾角为α,则斜轨道的长度为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α,则有x=
,代入得
=
得到,t==2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sin2×60°=sin2×30°,则甲和丙运动的时间相等,同时达到斜轨道的底端O点.
又sin2×45°=1最大,则乙运动时间最短,乙最先到达O点.故选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