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2:55:23
1、计算题 甲、乙两个溜冰者相对而立,质量分别为m甲=60kg,m乙=70kg,甲手中另持有m=10kg的球,如果甲以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v0=4m/s把球抛给乙,求:
(1)甲抛出球后的速度多大?
(2)乙接球后的速度多大?
参考答案:解:(1)甲抛球过程由动量守恒可得:
解得:
(2)乙接球过程动量守恒可得:
解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放有竖直挡板,B的右端距挡板s=4m。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m=1kg,以速度vb=6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和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求:(1) B与竖直挡板碰撞前A在B上移动的位移。
(2)若要使A最终不脱离B ,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参考答案:(1)6m(2)8.67m
本题解析:(1)设A滑上B后达到共同速度前未碰到挡板,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它们的共同速度为
mv0=(M+m)v?(2分)
解得?v="2m/s?" (1分)
在这一过程中,B的位移为
sB=
?(2分)
aB=μmg/M?(2分)
解得sB="2m?" (1分)
由于s="4m," 这表明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未碰到挡板。A、B达到共同速度v =2m/s后将一起再匀速向前运动2m碰到挡板。设在整个过程中,A、B的相对位移为 s1,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得
μmgs1 =
?(3分)
解得s1="6m?" (1分)
(2)B碰到竖直挡板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mv=(M+m) vˊ?(2分)
解得vˊ="(2/3)m/s?" (1分)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得
μmgs2 =
?(2分)
解得s2="2.67m?" (2分)
因此,要使A最终不脱离B ,木板B的长度应为
s= s1+ s2="6+2.67=8.67m?" (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与竖直墙面紧靠.另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C以某一初速度向A运动,C与A碰撞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它们共同向右运动并压缩弹簧,弹簧储存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0J.最后弹簧又弹开,A、B、C一边振动一边向左运动.那么
( )
A.从C触到A,到B离开墙面这一过程,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
B.从C触到A,到B离开墙面这一过程,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也不守恒
C.B离开墙面后,A、B、C三者等速时系统的动能是3.0J
D.B离开墙面后,A、B、C三者等速时系统的动能是2.0J
参考答案:A、B从C触到A,到B离开墙面这一过程,C与A碰撞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是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C、A共同向右运动并压缩弹簧过程中,B受到墙面的作用力,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
C、弹簧储存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0J.此时弹簧最短,A、B、C动能为零,B离开墙面后,接下来A,C首先受到弹力而运动,这时候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AC的动能即3J,势能是0.即3=12?2mv2
此时速度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为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应测出数值的物理量有S以及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球、B球的动量:PA=______,PA′=______.PB=0,PB′=______.
参考答案:(1)实验过程中需要求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因此需要知道小球的质量与速度,小球的速度可以由动能定理与平抛运动知识求得,因此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的质量mA、mB,倾角α与β,球B飞出时的高度H,绳长L;即需要测量的量有:mA、mB、α、β、H、L.
(2)小球从A处下摆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L(1-cosα)=12mAvA2-0,解得:v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C三个物块,质量分别为mA = 2.0kg,mB = 1.0kg,mC = 1.0kg.现用一轻弹簧将A、B两物块连接,并用力缓慢压缩弹簧使A、B两物块靠近,此过程外力做108J的功(弹簧仍处于弹性限度内),然后同时释放A、B,弹簧开始逐渐变长,当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C恰以4m/s的速度迎面与B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求:
(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与C碰撞前)A和B物块速度的大小.
(2)当弹簧第二次被压缩时,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参考答案:(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A和B物块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υA、υB.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 = mAυA - mBυB
此过程机械能守恒有:Ep =
mAυ
+
mBυ
?
又?Ep=108J
解得:υA=6m/s,υB = 12m/s,A的速度向右,B的速度向左.
(2)C与B碰撞时,C、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B、C粘连时速度为υ′,则有:
mBυB -mCυC = (mB+mC)υ′,?代入数据得υ′ = 4m/s,方向向左.
此后A和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当弹簧第二次压缩最短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最大,设为Ep′,且此时A与B、C三者有相同的速度,设为υ,由动量守恒有:mAυA -(mB+mC)υ′ = (mA+mB+mC)υ,代入数据得υ = 1m/s,υ的方向向右.?
由机械能守恒有:
mAυ
+
(mB+mC)υ′2 = Ep′+
(mA+mB+mC)υ2
代入数据得E′p=50J.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