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01:16:03
1、简答题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
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②弹簧自然悬挂,静止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上表: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
③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的差值(填“L0或LX”).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参考答案: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
②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所以长度L3应为33.40cm,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
③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所以弹簧的形变量应该是弹簧长度与LX的差值.
④充分利用测量数据k=△F△x=4.9N/m
通过图和表可知:L0=25.35cm,Lx=27.35cm
所以砝码盘的质量为:m=k△xg=10g
故答案为:①竖直;②L3 ,1mm;③Lx;④4.9,1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开始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重力和弹力,有:
mg=kx1
物体向下匀加速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弹簧向上的弹力、推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F弹=ma
根据胡克定律,有
F弹=k(x1+x)=mg+kx
解得
F=ma-mg+F弹=ma+kx
故弹力与为x是线性关系;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A使它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达到?①?。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并将测得各记数点间距标在下面(如图2),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②?段来计算A车的碰前速度,应选?③?段来计算A车和B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或“DE”)
参考答案:①平衡摩擦力?②BC?③DE
本题解析:(1)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一小木片是为了平衡摩擦力,让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2)①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BC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BC计算碰前的速度;
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A和B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DE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点评:根据碰撞之后共同匀速运动的速度小于碰撞之前1独自运动的速度,确定AC应在碰撞之前,DE应在碰撞之后,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光滑竖直圆槽,AP、BP、CP为通过最低点P与水平面分别成30°、45°、60°角的三个光滑斜面,与圆相交于A、B、C点.若一物体由静止分别从A、B、C滑至P点所需的时间为t1,t2,t3,则
A.t1<t2<t3
B.t1>t2>t3
C.t1=t2=t3
D.t1=t2<t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设任一斜面的倾角为θ,圆槽直径为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与θ的关系,由运动学求出时间与θ和d的关系,由数学知识分析时间关系.
解答:设任一斜面的倾角为θ,圆槽直径为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a=gsinθ,斜面的长度为x=dsinθ,
则有:x=
得
? t=
=
=
可见,物体下滑时间与斜面的倾角无关.则有t1=t2=t3.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技巧是用相同的量表示物体运动和加速度和位移,再求出时间,分析时间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压在置于水平面上的劲度系数为k1的竖直轻弹簧B上.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其右端点位于a位置.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缓慢拉到b位置时,弹簧B对物体A的 拉力大小恰好等于A的重力.求:
(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B的形变大小?
(2)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多少?
(3)弹簧C最终形变大小?
参考答案:(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对A有:mg=k1x1
解得:x1=mgk1
(2)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缓慢拉到b位置时,弹簧B对物体A的 拉力大小恰好等于A的重力.
B弹簧的伸长量:x2=mgk1.
所以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h=x1+x2=2mgk1.
(3)将弹簧C的右端点沿水平缓慢拉到b位置时,对A有:mg+k1x2=k2x
解得x=2mgk2.
答:(1)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形变时,弹簧B的形变大小为x1=mgk1.
(2)该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2mgk1.
(3)弹簧C最终形变为2mgk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