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01:16:03
1、选择题 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必须平衡摩擦力
B.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
C.当改变橡皮筋条数后,小车可以从不同位置释放
D.计算小车速度时可任选纸带上的测量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中,为了能够通过橡皮筋根数增加,并从同一位置释放,使得做功成倍增加,所以必须平衡摩擦力。所以答案A正确C错误。实验时一般是先开打点计时器,在放小车。所以最终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察了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实验细节。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个弹簧挂30N的重物时,弹簧伸长1.2cm,若改挂100N的重物时,弹簧的总长度为20cm,则弹簧的原长为?(?)
A.12cm
B.14cm
C.15cm
D.16cm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胡克定律
,则列方程如下:
解得原长为16cm。答案为D
点评:此类题型要注意国际单位、注意要用弹簧形变量来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弹簧型变量的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30°,物体A的重力为80N,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k=1000N/m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与物体A固定连接放置好后,弹簧长度变为8cm.现要使物体移动,用平行于斜面的力作用在物体A上.则下面几个作用力中不可能的是( )
A.10N
B.20N
C.40N
D.60N
参考答案:当弹簧长度缩短为8cm时,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弹力为F1=kx1=1000×0.02N=20N,由于Gsin30°-F1=40N-20N=20N
当弹簧的长度为8cm时,弹簧的弹力为F2=kx2=1000×0.02N=20N,
当物体刚要上滑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拉力的最小为Fmin=Gsin30°+fm-F2=40N+35N-20N=55N.
当物体刚要下滑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推力的最小为Fmin=fm+F2-Gsin30°=35N+20N-40N=15N.故A不可能,BCD可能.
本题选择不可能的,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张军在做“测定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他挑选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则计数点C对应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0.47? 2分? 0.35? 2分
本题解析:C点为AE间的中间时刻,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E的平均速度
,加速度可由逐差法求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中间时刻等于平均速度,掌握逐差法测定加速度的办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 (?)
| 实验次数 |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 弹簧测力计读数(N) |
| 1 | 静止 | 0.3 |
| 2 | 静止 | 0.5 |
| 3 | 直线加速 | 0.6 |
| 4 | 匀速直线 | 0.4 |
| 5 | 直线减速 | 0.2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第2次试验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
,A错,B对。当物体滑动时摩擦力相同,都为滑动摩擦力,所以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可能相同的,CD都不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