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1 00:59:39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是α衰变方程
是α衰变方程  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天然放射现象证实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一定都守恒
D.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裂变释放核能来发电的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  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利用中微子与水中11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11H的核反应,产生中子(10n)和正电子(0+1e),即中微子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 ]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参考答案:(1)A
(2)8.2×10-14,遵循动量守恒
(3)λn<λ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一个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α粒子,设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原子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光速为c.求:
① 衰变后新原子核速度大小为多少?
② 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为多少?
参考答案:① ;②Δm=
;②Δm=
本题解析:①首先在涉及动量问题时,不计相对论修正,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即衰变生成的新核质量为(M-m),设衰变后新原子核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v+(M-m)v′? ①
由①式解得:v′= ,其中“-”表示新原子核的速度方向与α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即衰变后新原子核速度大小为
,其中“-”表示新原子核的速度方向与α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即衰变后新原子核速度大小为 。
。
②由于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原子核和α粒子的动能,因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
ΔE= +
+ ?②
?②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ΔE=Δmc2?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______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有银箔,气体可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源A放出的是α粒子
(B)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C)充入纯净的氧气后,会在S上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D)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24He+714N→816O+11H.
参考答案: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装置中A为放射源,放出的为α粒子,由于F处装的银箔刚好能阻止α粒子穿过,因此没有充入氮气之前无质子产生,不可能在S上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故AB错误;
充入氮气后,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质子,质子穿过银箔,引起荧光屏S的闪烁,故C正确;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D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卢瑟福,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