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08:49:53
1、计算题  、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m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m/s。请计算:
(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多远?
参考答案:(1)10m/s(2)125m
本题解析:(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的速度为 ,
,
则有?
 ?
?


(2)汽车的加速度


 ?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
?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以及平均速度的公式
,以及平均速度的公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 些测量结果,可以 
[? ]
A.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 
B.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
C.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
D.只能求出刹车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直升飞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悬停,运动员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展开伞后运动员以14 .3m/s2的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为5m/s.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参考答案:(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22 - v12 =2as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1="60" m/s,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h1=v12/2g="180" m,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h="h1+h2=" 305 m.(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1 =" 6" s,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 =3.85" 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t1+t2=9.85" s.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人上午8:00从起点出发,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路段的长度均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此人中午12:00正好到达终点.则 上午10:00时他行进在(  )
A.上坡路段
B.平直路段
C.下坡路段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通过的路程相等:S=V1t1=V2t2=V3t3;又因为V1:V2:V3=1:2:3;所以时间之比为6:3:2;
全程所需时间为t=12:00-8:00=4h;
所以在上坡路上行驶的时间为t1=6t11=6×4h11≈2h;
则上午10:00时他行进在上坡路上.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质量m=1.0kg的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力作用于物块的时间为10s,物块在推力作用下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的变化如图(a)所示.g取10m/s2.
(1)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所示a─t图象,求物块10s末的速度大小;
(2)在图(b)中画出10s内推力随时间变化的F-t图线,并标出纵坐标的值;
(3)求推力F在10s内作用于物块的冲量.
参考答案:
(1)由类比可知,0~10s内速度的变化量△v等于0~10s内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则△v=32m/s
所以10s末的速度v=v0+△v=32m/s
(2)初始时,a=0,F=f=μmg=4N
后6s内,F=f+ma=μmg+ma=0.4×1×10+1×4N=8N,
前4s内,F均匀增加到8N
故10s内推力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3)同样的类比,0~10s内力F的冲量I为0~10s内F-t图线与t轴的所围的面积,所以
I=4×10+(6+10)×42N.s=72N.s
答:(1)10s末的速度32m/s
(2)推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3)0~10s内力F的冲量I为72N.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