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46:05
1、选择题 (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l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O分)。
A.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天然放射实验提出来的
B.用升温、加压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D.铀235—种可能的裂变方式为:
E.重核裂变时释放能量,会出现质量亏损,但生成物的总质量数仍等于反应前系统的 总质量数
参考答案:B、C、E
本题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故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故选项B正确;光照射到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必须满足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即波长应该小于极限波长,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的核反应方程不遵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故选项D错误;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反应前后的质量数是相等的,故选项E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C.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D.若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
应,则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子从高轨道跃迁到低轨道,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错;氢原子的能极差越大辐射出的光的频率越大,越容易让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19-1-4所示,R是一放射源,虚线框内有匀强磁场B,LL′是一厚纸板,MN是荧光屏.实验中,发现在荧光屏O、P两处有亮斑,则此时磁场方向,到达O、P点的射线与实验相符的是(?)
图19-1-4
选项 | 磁场方向 | 到达O点的射线 | 到达P点的射线 |
A | 竖直向上 | γ射线 | β射线 |
B | 竖直向下 | γ射线 | α射线 |
C | 垂直纸面向里 | γ射线 | β射线 |
D | 垂直纸面向外 | γ射线 | α射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α射线贯穿物质的本领最弱,不能透过薄纸以及三种射线在相应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易知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金属原子核附近的示意图,A、B、C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由A到B,库仑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则A处的动能大于B处的动能,A处的速度大于B处的速度.由于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则B点的电势能大于A点的电势能.故A、B错误.
C、由A运动到C,库仑力做功为零,则动能不变,所以经过A、C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D、由B到C,库仑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增大,则C点的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自由核子组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守质量守恒
C.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研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核式结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A错误;自由核子组合成原子核时,不一定遵守质量守恒,但遵守质能方程,B错误;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研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正确;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他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并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一种不可见的射线。经过研究表明,它是由三种成份组成的:一种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称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他是一种是具有原子尺度的带正电的粒子。另一种是高速运动的粒子(电子)束,称为β射线,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在外磁场中明显地偏向与X粒子相反的方向。
第三种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γ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最大在外磁场中不发生丝毫的偏转,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