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6 11:28:36
1、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英国科学家瑞利于1871年证明:一束光穿过大气x距离后,其强度从I0下降为I(x)的公式为,其中
叫做吸收系数,式中ω为光的频率,c为光速,标准状况下,
个/厘米3,
。定义
,叫做衰减长度,它表示光经过A距离后其强度降低到原来的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 )
A.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红光
B.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紫光
C.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黄绿光
D.不同颜色的光衰减程度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细光束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成a、b、c三束单色光.对于三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最大
B.在真空中c光的波长最大
C.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
D.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板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c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A、所有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都相同,均为c.故A错误.
? B、由题,光束c的偏折角最大,说明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在真空中c的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B错误.
? C、c光的最小,a光的波长最大,则通过一个双缝干涉器实验装置,c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故C错误.
? D、c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所以若用b光照射某金属板能发生光电效应,则c光照射该金属板也一定会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光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
B.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C.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较大
D.若用B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用A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参考答案:A.通过折射定律公式n=sinαsinβ,根据光的可逆性,知nB>nA,则γB>γA,所以相同能级间跃迁时,B光放出的光子能量要大于A光,故A错误.
? B.因为nB>nA,根据公式v=cn,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 C.根据公式sinC=1n,知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较大.故C正确.
? D.因为γB>γA,用B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A光照射该金属也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故D错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某透明物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长度为2L,∠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AC边的中点,此透明物体的折射率为n=2.0.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透明物体,试由光路图画出光线从ADC圆弧射出的区域,并求此区域的圆弧长度s.(不考虑经ADC圆弧反射后的光线)
参考答案:由sinθ=1n=12得,透明体的临界角为30°.如图,作出两条边缘光线,所求光线射出的区域为EDF.如图,从圆弧ADC射出的边缘光线对应的入射角等于材料的临界角θ,恰好发生全反射.
因sinθ=1n,故临界角θ=30°.
由几何关系得:圆弧EDF长度为s=2θ?L
故此区域的圆弧长度为:s=πL3.
答:画出光线从ADC圆弧射出的区域如图,此区域的圆弧长度s为πL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形玻璃砖,Ⅰ、Ⅱ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玻璃砖底边平行射入,a、b为入射点(均在玻璃砖底边圆心O的左侧),两束光进入玻璃砖后一起射到点,
垂直底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点射出的一定是一束复色光
B.若两束光为红光和蓝光,则从a点入射的是蓝光
C.若增大两束光的入射角,则Ⅱ光将先发生全反射
D.若将Ⅰ光的入射点a左移一点,则两束平行光的出射光线也一定平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知,两束光的出射光线分别于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两出射光线重合,为复色光,故A正确;频率越大的光,同一介质对它的折射率就越大,由图知,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故b光的频率大,为蓝光,所以B错误;由于光线从光梳进入光密,故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所以C错误;若将Ⅰ光的入射点a左移一点,其出射点也向左移,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将不平行,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