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3 23:37:13
1、选择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理想的条件下( 指没有任何摩擦阻力作用 )完成的实验
B.同一物体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如不受向前的力将逐渐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理想试验的方法,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等知识要点。属于较容易的问题。选项A,错在理想试验一般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的,并非真的要去做试验,它无法在现实中去完成。选项B,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选项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至于D,按照课本所述,即可判断清楚。本题较好的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较新颖,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一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m=0.5kg,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4.0s末的速度是4m/s,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m/s2)求:
(1)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
(2)水平拉力的大小。
参考答案:(1)a=1m/s2
(2)F=1.5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象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
A.运动员在第1s末的瞬时速度是8m/s
B.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C.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
D.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确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挖掘关键字词:“百米赛”中赛道为直线,因此其路程等于位移大小,“第10s末到达终点”告诉了整个过程中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在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8m/s,但是在1s的速度不一定是8m/s,故A错误;
该过程中位移为100m,所用时间为10s,因此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运动员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冲刺速度不一定是10m/s,故C错误;
运动员前7s内的平均速度是,而第7秒内的位移不确定,因此无法求出其平均速度大小,故D错误.
点评:确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在现实生活在中体会它们的区别,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的水平转盘可绕竖直轴OO′旋转,盘上水平杆上穿着两个质量均为m=2kg的小球A和B。现将A和B分别置于距轴rA=0.5m和rB=1m处,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已知两球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是fm=1N。试分析转速ω从零缓慢逐渐增大(短时间内可近似认为是匀速转动),两球对轴保持相对静止过程中,在满足下列条件下,ω的大小。
(1)绳中刚要出现张力时的ω1;
(2)A、B中某个球所受的摩擦力刚要改变方向时的ω2,并指明是哪个球的摩擦力方向改变;
(3)两球对轴刚要滑动时的ω3。
参考答案:见试题分析
本题解析:(1)当ω较小时, fA=FAn=mω2rA,fB=FBn=mω2rB,
因rB>rA,所以B将先滑动。?
对B球:fm=FBn=mω12rB,?
解得:=
(rad/s)≈0.7(rad/s)。
(2)当绳上出现张力以后,对B球:fm+T=FBn=mω2rB,对A球:fA+T=FAn=mω2rA,
当ω增大时,T增大,fA减小,当fA减小到0时,
对A球:T=FAn=mω22rA,?对B球:fm+T=FBn=mω22rB,
联立解得:=" 1" (rad/s)。
(3)当ω再增大时,fA将改向向外,直至随B球一起向B球一侧滑动。
刚要滑动时: 对A球:T- fm =FAn=mω32rA,?对B球:fm+T=FBn=mω32rB,
联立解得:=
?(rad/s) ≈1.4(rad/s)。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列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车厢中用细绳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0g的小球A。在列车行驶中发现小球突然往前摆,使悬线跟竖直方向成一角度α=30°,如图。问:
(1)列车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此时小球对悬线的拉力多大?(取g=10m/s2)
参考答案:解:(1)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