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3 22:16:47
1、填空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s=97.50cm,摆球直径为d=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完成n=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99.9s.则
该摆摆长为_______cm(注意有效数字). 用s、d、n、t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参考答案:98.5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其正确的是 ▲ .(填入相应的字母)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数据处理是按照力的图示画出出F1、F2及F,并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F′,比较F和′的关系.这样就需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围绕这个目的分析即可,对于两弹簧拉力大小以及夹角大小没有具体要求,只要便于作图以及减小误差即可.
解:A:只要能记录力的方向即可,不需要两根绳子等长,故A错误.
B:实验时由于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同,所以橡皮条不一定在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
C:读数时,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摩擦越小,读数越准确,故C正确.
D:拉力越大,弹簧秤的读数越大,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越小,故需要拉力适当大一些,故D正确.故选:CD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同学用一把游标卡尺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由于被遮挡,只能看见游标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该摆球的直径为多少 mm:
参考答案:17.
00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每个光电门都是由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如图11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间距为L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可以装载钩码的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在某次测量中,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游标卡尺如图12所示,则窄片K的宽度d= m(已知L>>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4.0×10-2s,t2=2.0×10-2s;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的间距为L=0.40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
(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
(4)某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量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13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为了既能改变拉力F,又保证a-F图象是直线,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 。
参考答案:(1)8.00×10-3m;(2)0.15;(3)推动小车,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4)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夹角偏大;砂和砂桶总质量不是远小于车受到的力,或砂和砂桶总重力不等于车受到的拉力;将车上钩码取下来挂到小桶上。
本题解析: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2)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和位移关系v2-
=2as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注意平衡摩擦力的原理,利用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若物体能匀速运动则说明恰好平衡了摩擦力;
(4)根据图象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1)根据图(3)可知,主尺的读数为8mm,游标尺上第0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因此最后读数为:8mm+0×0.05mm=8.00mm=0.00800m
故答案为:0.00800.
(2)窄片K的宽度很小,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因此有:v1=
=0.2m/s
v2=
=0.4m/s,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15m/s2
故答案为:0.15.
(3)根据物体平衡条件进行平衡摩擦力,具体操作为:在不挂砂和砂桶的情况下将木板一端抬高,当小车能够匀速下滑时说明已经平衡摩擦力.
故答案为:在不挂砂和砂桶的情况下将木板一端抬高,当小车能够匀速下滑时说明已经平衡摩擦力.
(4)由图2可知,开始物体所受拉力为零时,却产生了加速度,故操作过程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故答案为: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点评: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力学实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只要根据所学基本物理知识,弄清其实验原理,熟练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即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①某同学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要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b 
②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则打B点时的速度为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测得位移和速度后,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参考答案:① a 平衡摩擦力 (2分)
b 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2分)
(或者: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钩《M车 同样给分)
②
(2分)
钩码的质量m,小车的质量M. (2分)
本题解析:①a、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和摩擦力,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
B、设绳子上拉力为F,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钩码有:
联立解得:
,由此可知当
时,够码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即为小车是合外力.所以需要b 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②②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知B点的速度大小为:
;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的原理:
,由此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质量m,小车的质量M,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点评:要明确此题在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中用到的原理,围绕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