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5:39:40
1、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每题1分,共8分)
(1)子曰:“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岁寒,__________。(《论语·子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水陆罗八珍。?(白居易《轻肥》)
(2)曾逐东风拂舞筵,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柳》)
(3)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
(6)翻身向天仰射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哀江头》)?
(7)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8)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9)十家租税九家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杜陵叟》)
(10)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________。(张籍《节妇吟》)
(11)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杜牧《题乌江亭》)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小题。(6分)
(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乙)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小题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2分)
甲: 乙:
【小题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4分)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小题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小题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小题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单选题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