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5:37:5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冷露滴梦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孟)郊寒”是对孟郊诗歌特征的评价。请从内容上概括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寒”的特征的?(4分)
参考答案:(1)①比喻,冷露如泪,滴破残梦,用以表现诗人抑郁忍悲之情;②虚实相生,实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虚写诗人梦想的破灭,人格的消损;③情景交融,用秋天霜露的阴冷环境表现作者心情的伤痛和晚境的凄凉。(2)①“秋月”“冷露”“峭风”“枯桐”等意象构筑的意境(自然环境)的凄寒。②诗人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愁苦。③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
本题解析:
(1)答题步骤: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的此种手法;最后注明运用此种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效果。
(2)“寒”是诗人的诗风。孟郊的诗多俊寒,即使是登科后,我们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中也能略微体会到诗人心底隐存的寒意。此题应结合孟郊一贯的写作风格和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
包括景物的凄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表现的人物的凄苦和“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表现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小题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萧瑟处”是指刚才遇雨的地方,萧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
小题1: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3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本诗前六句“诗中有画”,结合诗句说说这些画面是如何展开的?(2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怀?(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察点的移动而展开画面(1分)。首联“日暮”“渡头”点明晚泊的时间、地点;颔联写渡头月清鸥栖的情景;颈联由外入内写灯影渔舟,枕边听涛(2分)。
小题2:主要运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表现诗人置身自然的怡然之情(1分),对家园故国的思念(1分)以及亡国的哀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景色画面的展开往往由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角度考虑。时间上由“日暮”“邀月”“灯影”三个关键词表现,空间上由“渡头”“ 渚泊”“ 渔舟”“ 枕边”四个关键词表现。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本诗有大量的写景,必然考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类的手法。前六句景色宁谧,美丽,可见诗人的“怡然之情”;七八句点明“离怀”,表现了离家旅途的思念家乡之情;结合注解,根据作者的身份,联系“杜鹃”这个传统意象,还有“亡国的哀痛”。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