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8-06 05:37: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冷露滴梦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孟)郊寒”是对孟郊诗歌特征的评价。请从内容上概括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寒”的特征的?(4分)


参考答案:(1)①比喻,冷露如泪,滴破残梦,用以表现诗人抑郁忍悲之情;②虚实相生,实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虚写诗人梦想的破灭,人格的消损;③情景交融,用秋天霜露的阴冷环境表现作者心情的伤痛和晚境的凄凉。(2)①“秋月”“冷露”“峭风”“枯桐”等意象构筑的意境(自然环境)的凄寒。②诗人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愁苦。③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


本题解析:
(1)答题步骤: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的此种手法;最后注明运用此种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效果。
(2)“寒”是诗人的诗风。孟郊的诗多俊寒,即使是登科后,我们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中也能略微体会到诗人心底隐存的寒意。此题应结合孟郊一贯的写作风格和此诗的写作背景来说。
包括景物的凄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表现的人物的凄苦和“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表现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失意的悲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小题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萧瑟处”是指刚才遇雨的地方,萧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
小题1: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3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本诗前六句“诗中有画”,结合诗句说说这些画面是如何展开的?(2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怀?(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察点的移动而展开画面(1分)。首联“日暮”“渡头”点明晚泊的时间、地点;颔联写渡头月清鸥栖的情景;颈联由外入内写灯影渔舟,枕边听涛(2分)。
小题2:主要运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表现诗人置身自然的怡然之情(1分),对家园故国的思念(1分)以及亡国的哀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景色画面的展开往往由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角度考虑。时间上由“日暮”“邀月”“灯影”三个关键词表现,空间上由“渡头”“ 渚泊”“ 渔舟”“ 枕边”四个关键词表现。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本诗有大量的写景,必然考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类的手法。前六句景色宁谧,美丽,可见诗人的“怡然之情”;七八句点明“离怀”,表现了离家旅途的思念家乡之情;结合注解,根据作者的身份,联系“杜鹃”这个传统意象,还有“亡国的哀痛”。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