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7-17 22:52: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①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
  [注]①李弥逊: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这首诗是他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小题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抒发了什么情感?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试简要分析。(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赠裴十四①
李白
朝见裴叔则②,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相赠。
②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小题1: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5分)
小题2: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6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