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22:52:05
1、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2)?,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其二》)?
(3)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4)还顾望旧乡,?。同心而离居,?。(《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人人尽说江南好?画船听雨眠?
(3)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
(4)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
(5)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①。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②燕支③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骢:指黑色的骏马。②虏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21.请结合全诗思考一下,“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2.第一句诗中以“飞篷”喻“行子”,有人认为“对飞篷”三字“气馁不称”,应改为“去从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1.包含着作者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牵挂,对友人早立“功名”的期望和鼓励。(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 不同意(1分)。用“去从戎”,只是交待了友人去安西的事实,“对飞蓬”以“飞蓬”喻“行子”,用语形象(1分),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乐观轻松,与全诗豪壮的意境浑然一体。(1分)
示例二:同意(1分)。用“去从戎”,直接点明了友人出塞从军的事实(1分),用语平实,交代清楚,并与诗中“金鞭、铁骢、宝刀”等词语前后照应,便于抒发别离的豪壮之情。(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小题1:?,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小题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3: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小题4:?,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5: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
小题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7: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8:?,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小题1:呦呦鹿鸣
小题2: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小题4:潮平两岸阔
小题5:何妨吟啸且徐行
小题6:亦足以畅叙幽情
小题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小题8:潦水尽而寒潭清
本题解析:解题策略:一、 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 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 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 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 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呦呦”、“鞭笞”、“畅叙”、“潦水”等字的书写。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李凭①箜篌引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小题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竞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小题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像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B(“颓”,释为“颓然”)
小题2:A(“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小题3:D(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本中诗歌的能力,第一小题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精确到每个字的含义。只有准确地理解了各个字的含义,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句子乃至整首诗。第二小题是对内容的解说,相对要简单一些,都是老师讲过的内容。第三题涉及到艺术手法,但也不难,出的错误很明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