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6 06:19:39
1、写作题 作文(60分)
题目:寻找?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展现美好的人性。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1、追寻不曾拥有的。
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 为了渴望而探索 。
人的一生是个找寻的过程,郑和乘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找回曾经拥有的。
寻根,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追寻是获得的前提,踏破铁鞋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最美好的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有风景。生活不一定在别处。
4、每天寻找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
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的思考,体现的人生的境界。寻找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60分)
有个人收到朋友送的一件小礼物——一块手镜般大小的塑片。里面嵌着不规则的绿、蓝、褐色云母片以及一些类似鱼儿轮廓的东西。这礼物似乎没什么用,主人将它束之高阁。一天,主人无意中发现塑片背面有一项说明:挂在向阳的窗口。他试着把它挂在采光很好的卧室窗口上。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在阳光辉映下眼前呈现出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波涛汹涌,潮汐起伏,鱼儿畅游,色彩不停变幻,由碧绿色转为深蓝色,再转为曙光般的紫罗兰色,韵味无穷。从此,这块塑片成了主人房间一道美丽非凡的风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全减肥:控制食物的植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全国考卷的要求)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A、根据雨燕高飞之前的蓄积——作好准备。①有准备才能有成绩/作好准备,迎接成功②要为飞翔做好准备
B、根据雨燕在准备中所受的磨难——苦难、磨难。①苦难是金②经历磨难,才能健康成长③要接受苦难的洗礼④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C、从母亲最初的态度——反对溺爱。①告别溺爱②爱的底线③放飞孩子
D、从雨燕妈妈给雨燕减肥谈——扣话题雨燕减肥。①给心灵减肥②为明天减肥③懂得减肥,学会成长④轻装前进(上阵)⑤放下包袱去飞翔⑥要卸下身上的重负⑦为自己松绑⑧放弃重负,才飞翔。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生活的提醒”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列关于“道德”的一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2)即使道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道德”有关的经历或你对“道德”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撑起道德的天空
李汉荣在散文《今夜的泪水》中说:“当在万籁俱寂的山林仰望这片天空,发觉今夜的天空缺少了几颗道德的星星,纵使依然浩瀚无垠,却遗失了从前的美丽。”
尼采曾指着大街上车水马龙说:“世界是道德的世界,人却非道德之人。”
他们二人的语言阐述这同一个信息,这个世界之辙之前行,时代巨轮之运转,皆需道德的支点。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携手创造一个巨轮劲转的大时代。
生活中,人们应以道德作为良知的标尺,作为行动的准则。每次观看《感动中国》,为何我们都泪流满面?是因为我们看到一个个光风霁月的人物,他们的心胸如潮瀚的大海,容纳世界道德之水。也正因为这道德,归国的钱学森的火箭才更加高昂,宽容谦逊的季羡林的文笔才更加感人,慷慨投身慈善事业的成龙的功夫电影才会更加扣人心弦。由此看出,道德不仅为世界带去点点阳光与滴滴甘露,更让拥有道德的人矗立于造极登峰的思想高度。钱钟书也说:“一个作家首先要以德服人,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资格被摆放在高高的书架上。”所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用道德撑起一片瓦蓝天宇,一片不落的灿烂。
对于一个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一个国家,需要这片道德的天空吗?
答案是肯定的。中原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也正因为这个“德”字。因为德,五虎大将甘于以死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看看现代,去看看二战后的德国。这个国家有如此高尚的道德,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二战的罪恶。当德国总理在世人面前的惊天一跪,我们看到一个经济腾飞的德国。道德让一个国家站得高昂,不仅在经济,更在于立足世界的底气。
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确乎缺少了从前的闪耀。前年的周老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成为了揭露社会道德缺失的伤疤。再后来,三鹿的毒奶粉,杭州70码车案,大学校长的假论文……我不禁质问,物欲面前,道德真的那么不值一提吗?
当然不是!道德常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勿失心中的良知,撑起道德的天空,还是一碧万里!
评语:53分
评语:本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标题即中心,主体部分从“个人”到“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撑起道德的天空”的作用。适量的引用、大量的事实列举,使文章内容充实。论据兼古今中外,可见,考生知识面广。结构完整,过渡句简要恰当。语言流畅,有些文采。
但是,第三段的“携手……大时代”宜删去——它冲淡了中心(主题);第六段中“德国总理当众认罪”为什么是“道德”——宜稍加阐述。
本题解析:对题干的理解与把握
1.紧抓题干中的关键词——“道德”
正确理解与把握“道德”一词,是写作的关键。评分时必须判断作文是否是在“道德”的范围内写作。是,则符合题目要求;否,则不符合题目要求。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辞海》)
根据《辞海》对“道德”一词的解释,我们对“道德”一词的把握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道德”一词的外延。
凡是已经被大众普遍了解的,已经被社会形成共识了的准则、规范,均可归入“道德”范围。
如: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的仁爱原则;对人伦关系,人伦价值的重视、提倡;修养践履,知行统一;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把握“道德”的内涵。
从“道德”一词的内涵来判断,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共同”,指的是普遍、普通、普及,不是少数人认定的东西;第二,“意识”,指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第三,“准则和规范”,准则指的是言论、行动,思想等所依据的原则。规范是指群体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的行为标准。如:“尊老爱幼”,这是一个道德。因为它有“共同”的要素——几千年被人们所共识的,大家都认为是好的,是对的,是应该每一个人去做的;它又能有“意识”的要素——它表现了人们对老、幼的认知和态度;当然,它还具备一定的“准则和规范”特性。
(3)把握“道德”的特殊性。
道德具有相对性,可能在某个领域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尊师重道”是肯定教师在道德上所起的表率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道德里非常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是全新的,为实现教育改革和教育面向社会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向自己提出更高水平的道德要求,在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面前,建立起更高的道德威望和道德形象,完善自身的素质,成为全社会的楷模和典范。同时,教师在道德行为上必须受到来自学生和社会的监督,教师必须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为自己的美德。因此,教师的道德必然要含有“强制性”和“自我节制性”。除此以外,教师的道德还应坚持以实践和培养学生的效果作为评价和检验教师道德行为的标准。
判断作文是否在“道德”范围内写作,就按照以上三点进行判断。
2.紧抓题干中的提示语
本题题干中的提示语有两句话: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即使道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席勒
由于写作要求当中,没有明确要求“全面理解”或“自选角度”,所以,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句写,可以选两个句子的内容进行写作,也可以选两个句子以外的内容进行写。原则只有一个——必须在“道德”的范围内作文。?
三、对题目要求的把握与理解
本题的题目要求为: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道德”有关的经历或你对“道德”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谈谈你生活中与‘道德’有关的经历或你对‘道德’的看法”这一要求,明确地向考生提出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凡是虚情假意的东西都不符合要求。当然,考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可以不用第一人称写作,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原则是不能抄袭,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表达自己对“道德”的真实看法。至于其中的经历是真是假不宜作苛求,只要看法是真的,体验是真的,就可以了。
“自拟标题”,就是自己根据文章的需要拟定标题,不要出现文题不合的现象即可。“自定文体”,应注意写了什么文体,就应符合什么文体的要求,不能出现“四不像”的文体。可以写诗歌。
四、几个细则
(1)判断“切题”的原则:
切题是指全文在“道德”范围内行文,对“道德”的看法深刻。判断文章是否切题,很关键,不仅仅要从审题与选取材料的角度思考,也要从文章内容的整体进行评价。
(2)偏离题意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评分,不给发展等级分。
(3) 作文的导语部分提供了两个可写的角度:道德是我们最高的精神、行为准则;坚守道德,敬畏规范。一般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基础好的学生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注意:这两个角度较难反向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