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5:41:59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官德底线、教育底线、忍耐底线、让步底线、做人底线……我们从大量的运用中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限,简言之就是“最低界限”。不同的人,对于“底线”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对“底线”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而不同的“底线”也折射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格力量。对于“底线”,你也许不无见闻和体验、感受和思考。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学生,随教授去考察一个传说有水晶石的千年古洞。在教授的引领下,学生们进入了洞中。他们一洞一洞地探寻,最后走到了洞的最深处,找到了梦寐中的水晶石,惊为奇观。等到准备返回时,忽然发现,周围的洞口几乎一样,大家已经不辨来时路了。
这个时候,教授淡淡地说:“这里头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标志。你们看,这个路口有石灰石画的印记,我们顺着这里走出去。”教授拿着一盏灯,领着大家走。每走一段,他就惊呼说:“这里还有前人的印记!”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印记。
顺着一个又一个石灰石的印记,大家走出了这千年古洞,终于又看见阳光。学生们一下子就瘫在地上。有人说:“真是绝境逢生啊!如果没有前人的引导,我们根本就走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教授默默地从兜儿里面掏出来只剩下一小点的石灰石。原来,所有的标志都是教授进洞时一路画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作题 “读”是一种投入的状态,是心与心坦诚的面对,是发自肺腑的交流,是一种智慧式的领悟。文字可“读”,自然可“读”,人物可“读”;庄子读“大鹏”,陶渊明“读”园田,卡夫卡读“人的异化”……“读”使心灵饱满充盈,使思想提升飞跃。
请以“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400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却是800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会。”这人更奇怪了:“那为什么标这么高的价呢?”店主回答:“因为这只鹦鹉是那两只鹦鹉的老板。”
请你揣摩这则故事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反思、价值、评价、鹦鹉、断想、人才、趣事、位置”等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三个词组成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