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4:53:45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轻何薄 ??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著作
D.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使……退却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③蒙故业,因遗策 ????????????????④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沛公欲王关中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本段文字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小题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 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王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策:预计
B.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旌:表彰
C.使宗旦初无一言使:假使
D.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忽:忽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宗旦言不已??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③即载其家走桂州
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
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应该乐于称赞别人的长处,并成全别人的美事。
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召?悔
曾国藩
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离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者不免。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者,怙终焉而已。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其有过,则其友直谏以匡之。习而之不善,既小人矣。其有过,则其友多方文之。兹贤者所以愈贤,而不肖者愈不肖也。
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子与某相好不终,是子之失德。子盍慎诸?”又有某君毖余曰:“闻子之试于有司,则尝以私于人,是大不可。”二子者之言,卒闻之,若不逊于吾志。徐而绎之,彼无求而进逆耳之言,诚敬我也。既又自省:吾之过,其大者视此或倍蓰,而其多或不可枚数。二子者,盖举一隅也,人苦不自知耳。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而其人自视恬然,可幸无过。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滔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和同,长人之恶,不又谐臣媚子之亚也。《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摘自《曾国藩文集》,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判:区别
B.则其友多方文之文:掩饰
C.吾之友有某君者,毖余曰毖:告诫
D.若不逊于吾志逊:比不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贤亦什于人青,取之于蓝
B.则其友直谏以匡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闻子之试于有司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徐而绎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 91Exam.org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B.《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C.《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D.《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余故笔之/于册以备观省/且示吾友/能为逆心之言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 (4分)
(2) 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4分)
(3) 子与某相好不终,是子之失德。子盍慎诸? (4分)
5、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君为我呼入。(君王被我把他叫进来了。)
B.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之事,聊资一欢。(你来到床前,给讲述小说演义里面可喜可惊的事,姑且求得一时高兴。)
C.为长者折技。(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
D.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或:今天我把您也难为够了!或: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