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1-16 14:23: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皇祐二年(1050年)夏天,王安石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去官返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游览灵隐寺东南的飞来峰时写下这一首诗,时年三十岁。
(1) 这首诗虽然是写登高游览,但在它里面却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报复。首句先交代了?????????????,第二句中的“闻说”一词和三、四两句诗说明这首诗并非着意写景,而是???????????
(2)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报复?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100字左右。



4、单选题  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不只是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更是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村 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