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3:33:12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该
B.画船听雨眠 画船:躺在画船上
C.皓腕凝霜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D.垆边人似月 垆边:土台子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B、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C、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D、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连词。来
C、将焉取之 之:代词。土地。
D、唯君图之 之:代词。这件事。
3、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 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 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参考答案:1、C
2、A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吏人莫不流涕涕:鼻涕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太祖见而器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为高氏所诛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以叔略有巧思臣以供养无主
D.叔略击走之均之二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3分)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涕,眼泪。)
小题2:(都是连词,“因为”。A表顺承/表转折;B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D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小题3:(“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小题4:略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大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立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臣名之——名:命名
B.臣故畜牸牛——畜:养
C.公诚愚矣——诚:确实
D.管仲正衿再拜曰——正:不偏斜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假使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