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2:35:1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①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邪王②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衡亡后,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亦当比封侯。’吾答云:‘人患无德,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今无乃是耶!”子访得之。
注:①太祖:即孙权,三国吴开国皇帝。②琅邪王:即孙休,三国吴第三个帝王。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词义是(?????)
①莫有敢言者
②奸短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加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衡数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常谏不可
③妻辄不听
④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壹事发坐诛?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先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思“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有战乱)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面的题。 学???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予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植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日:“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挺鼓,请起李纲④。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⑤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③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④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人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之细/闾阎:民间。
B.则群摘以为非/摘:指摘。
C.不隐豪强/隐:隐蔽。
D.而反咎学校之人乎/咎:责备。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是黄宗羲认为学校应有功能与职责的一项是(????)。
①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②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③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④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
⑤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
⑥危言深论,不隐豪强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事例的目的,既沦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
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其始也/学校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我关着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是谁。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所寄托,就让人再次整修南阁子,它修建时跟过去稍有不同。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本是被主上戏弄的人,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而被世人所看不起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所寄托,就让人再次整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