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20:35:4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皇览揆余初度兮——初度:_______________
(2)纫秋兰以为佩——纫:_______________
(3)日月忽其不淹兮——淹:_______________
(4)不抚壮而弃秽兮——抚: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比喻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秋兰:比喻内在的美好品质
B.汩余若将不及兮——汩:比喻时光流逝得快
C.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比喻一马当先的人
D.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喻君主,一说是自喻
3.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与楚王有什么关系?作者表述这些意在传达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初生时的气度。(2)连缀。(3)停留。(4)握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望海楼
米蒂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2.空间 时间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小题2】二三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4分)
【小题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渺茫”在句中的意思;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作者的情感。如“君去春江正渺茫”一句,通过描写春江烟雾朦胧,渲染了一种茫然若失的意境,结合着诗歌主题可知,“渺茫”体现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理复杂的情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及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7分)
惠安女子
舒 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小题1:《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3分)
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意象:银饰、腰肢、海面、浪花、洞箫和琵琶。情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第一问只要弄清楚了意象的概念就比较容易回答。第二问属于对诗歌内容的还原。在尊重诗歌思想的基础上,语言要流畅、精练。
试题解析:
小题2:注意原诗中“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这句话。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苏轼时任山东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小题2】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3分)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读懂诗句意思。“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由此可知,此句表达了作者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读懂诗句意思。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