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7-01-15 20:23: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 ·隐逸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不德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B.①每振施为务 ②作《师说》贻之
C.①士谦家富财 ②良曰:“长臣”
D.①士谦知固辞,得免 ②或百步后止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参考答案:1.A
2.D
3.C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粱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成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C
4.(1)他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喏。”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对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百余骑(从,跟随、随从)
B.范增数项王(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军中无以为乐,以剑舞(请,请允许我)
D.常以身蔽沛公(翼,名作状,像鸟展开翅膀那样)
小题2:对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竖子不足与谋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意译为“带领”。
点评:对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其语境义,而词类活用必须要理解其语境义。本题四个选项,就有三项考到了词类活用,可见词类活用是考查实词的重点,平时学习一定不能放松词类活用。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动词,去;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
点评:文言虚词在文言文考试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所以先从课内内容开始熟悉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十分有必要。
小题3:
试题分析:“为击破沛公军”是省略句,“为”后省略“我”;A项,介宾短语后置;B项,被动句;C项,省略句,“与之谋”;D项,判断句。
点评:文言句式是常考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课内特殊句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辨析课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zuì)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 赠送。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 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 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兴师伐越
B.越因袭击吴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因击沛公于坐

C.种还,以报勾践
D.若反国,将为乱
不赂者以赂者丧????????????????虞兮虞兮奈若何
小题3:与“可诱以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及长,不省所祜,惟兄嫂是依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C(见:引见)
小题2:B(A项中前一个“乃”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可译为 “就”;后一个“乃”用作代词, B项中两个“因”都是介词,可译为“趁机”C项中前一个“以”用作介词,可译为“把”;后一个“以”用作介词,译为“因为”,可译为“来”D项中前一个“若”是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一个“若”是人称代词,可译为“你”)
小题3:A
小题4:C(计策是文种所出,非勾践自己想的)
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去世,就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国的士兵(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吴军在檇李被打败,(越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劝告的缘故才落到这种地步,对这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文种去向吴求和,(文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勾践让我大胆地告诉您: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文种。子胥对吴王说:“上天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文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勾践。勾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文种阻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国同他谈谈。”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如果)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现在不灭掉越国,以后必定后悔莫及。勾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勾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苦心经营,深思熟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未有荤菜,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降低身份,谦恭待贤,优待宾客,救济穷困,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军失败,(吴王夫差自杀)越王于是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足下更虑之。(愿望)
B.秦之将军。(对待)
C.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D.北蛮夷之人。(见识短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