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1-15 20:02: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三、四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手法,(1分)描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炼字题首先要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指出手法以及表达效果。本题中,首句写春水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人眼目,“输绿”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
试题分析:
小题2:分析情感首先要明白三、四句的内容: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因此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所以三、四句反映了一种悠闲的意境,抒写了诗人远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旅  思
戴望舒
故乡芦花开的时候,
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
黏住了鞋跟,黏住了心的征泥,
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栈石星饭的岁月,
骤山骤水的行程,
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
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
【小题1】这首诗的主题是          ,诗歌的题目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诗人借助         这一具有特征性的意象,引起对故乡动人季节的回忆;又借         这一古老的诗歌意象,不仅使诗歌平添不少的韵味,更使这首诗的主题表达得更为急切,更为真实。(3分)
【小题2】“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黏住了鞋跟,黏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水的行程”,这些描写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抒写旅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芦花;促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标题及关键词来分析,由标题“旅思”可以联想到旅人在途中的思念;由“故乡芦花开”“促织”这些意象可很容易体会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家乡的风味”也直接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由此可得出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描写在诗歌中所起的衬托、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角度分析,由关键词“黏”“征泥”“鞋跟”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比拟(或拟人)。(1分)暑旱难耐,清风也无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清风无力”“落日着翅”是拟人的手法。“屠得热”,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感情。“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试题分析:
小题2:理解诗歌的感情要注意抓住诗歌题目和正文。第一句的“屠”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感情。“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尽情抒发了诗人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意对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目,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