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20:17:0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精卫①
顾火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舅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
(2)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1)A
(2)“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③。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④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闲闲:从容貌。④迢递:远貌。
小题1: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有人对尾联中“闭关”一词甚为赞赏,认为这个词一语双关很是巧妙。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闭关”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
本题解析:小题1: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小题1:这里是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就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这里应体会“一语双关”为表现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意概括的题目,比较简单,诗中的词语“烟色”“白”“流来”可知。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主旨概括的题目,诗歌主旨概括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此题没有注释,题目也没有必要的信息,只能靠关键的词语,关键的词语“惜”可见是喜欢,“无家客”可见是思乡。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意选择五小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参考答案:1)清风徐来(2)潦倒新停浊酒杯(3)舞榭歌台(4)君子博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小题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赏析古诗中某字的妙处,可从该字的意义所蕴含的情感、所描摹的情态、所描绘的形象等方面去赏析。比如本题,“偷”本是个带有贬义的动词,可经作者用在此句中,便把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十分逼真的显现出来,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从具体的诗句出发,而这首先得从正确理解诗句内容开始。在本诗中,“万事从今足”的“足”字和“老夫静处闲看”的“闲”字,最为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其中,一个“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一个“闲”字,在轻快笔调之中,展现出作者的悠闲;透露出对当生活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