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时间:2017-01-13 20:08: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省诏,乃叹息不已,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少笃志,有大度?????????????笃:忠诚
B、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臻:齐备
C、明年复下诏,褒省诏???????????省:看到
D、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踊:猛涨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B、


?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A、

?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乃叹息不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君乃亡赵走燕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D、


?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C、

?
???????今承旨而杀之????????????????????????????其秋大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孰能讥之乎
22、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常感朝廷制度未备????????? B、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
C、褒省诏,乃叹息不已?????? D、十四年,卒官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曹褒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胸怀大度,从小接受他父亲曹充的教导,像“博雅”这种级别最高的考试,他都畅行无阻,尤其喜欢礼仪之事。
B、曹褒上书皇帝,建议兴作礼乐,但太常巢堪看到奏章后,没有答应曹褒的建议。后曹褒再次
上书,全面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C、曹褒做圉县县令时,以理治人,以德教化。进入圉县境内的别的郡县的五个强盗被抓住后,曹褒对他们只进行了一番教育,并没有杀掉他们。
D、曹褒体恤民情,安葬、祭祀没有子女的人;他关心百姓疾苦,疫情发生,亲自巡察并为病人请医送药;他精简机构,辞退奸人,从而使百姓不再愁吃穿。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盘盘焉,囷囷
②而望幸
③架梁之椽,多机上之工女
④其皆出此乎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3、阅读题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通晓
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者将:带领

C.后罕不烦兵而下竟:竟然
D.充国旅而还振:整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逾老臣者矣 / 不拘时,学于余
B.行必战备,止必坚营壁 / 不足外人道
C.充国计欲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 / 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D.缓则走不顾 /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②常以远斥候为务????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令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①。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侫,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子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节)
  【注】①乐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
1.下列语句中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乃使人乐毅——让:责备
B.先王举国而将军——委:委屈
C.不以禄其亲,功多者授之——私:偏爱
D.子胥不见主之不同量——蚤:早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王即位,齐人反间,疑乐毅——用:因为
B.将军过听,与寡人有隙——以:来
C.不谋父兄,而使臣为亚卿——于:和
D.忠臣去也,不洁其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在燕昭王时期伐齐,有很大的功勋;燕惠王时期,因为不被国君信任,害怕被迫害而投奔赵国。
B.燕惠王怕赵国任用乐毅,威胁燕国的安全,于是派人向乐毅表示歉意,讨好乐毅。
C.乐毅在回信中对燕昭王任人的才德,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D.乐毅言辞之间不卑不亢,委婉地指出自己离开燕国是燕惠王之过。
4.请将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杀妻,前后不能断。光富于财货,狱吏不能劾。景略讯其实,光竟伏法。因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及怀光屯军咸阳,反状始萌。景略时说怀光请复宫阙,迎大驾,怀光不从。景略出军门恸哭曰;“谁知此军一日陷于不义。”军士相顾甚义之,因退归私家。
  寻为灵武节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转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前为刺史者多懦弱,虏使至则敌礼抗坐。时回纥遣梅录将军随中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气制之。郊迎,传言欲先见中使,梅录初未喻。景略既见盈珍,乃使谓梅录曰:“知可汗初没,欲申吊礼。”乃登高垅位以待之。梅录俯偻前哭,景略因抚之曰:“可汗弃代,助尔号慕。”虏之骄容威气,索然尽矣,遂以父行呼景略。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由是有威名。
  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时方镇节度使少征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以属。景略居疑帅之地,势已难处。回纥使梅录将军入朝,说置宴会,梅录争上下坐,说不能遏,景略叱之。梅录,前过丰州者也,识景略语音,疾趋前拜曰:“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 91ExAM.org瘠也。”又拜,遂命之居次坐。将吏宾客顾景略,悉加严惮。说心不平,厚赂中尉窦文场,将去景略,使为内应。
  岁余,风言回纥将南下阴山,丰州宜得其人。上素知景略在边时事。上方轸虑,文场在旁,言景略堪为边任,乃以景略为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御使。迫塞苦寒,土地卤瘠,俗贫难处。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二岁后,军声雄冠北边,回纥畏之,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贞元二十年,卒于镇,年五十五,赠工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状始/萌:显露
B.虏使至则礼抗坐/敌:敌对
C.梅录初未/喻:明白
D.行军司马尽自上意/简: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退归私家
B.前刺史者多懦弱/将去景略,使内应
C.皆死亡命焉/言景略堪为边任,以景略为丰州刺史
D.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庭/贞元二十年,卒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现李景略“堪为边任”的一组是(  )
A.①景略讯其实②景略欲以气制之
B.①因退归私家②梅录俯偻前哭
C.①由是有威名②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
D.①军声雄冠北边②景略节用约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略起初在李怀光的幕府中任职,当他发现李怀光驻军咸阳,有谋反迹象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主动地离开了李怀光。
B.李景略面对回纥使者梅录,不卑不亢,用气势慑服了他;后来,在李说设宴时,梅录争夺位置,李景略又一次叱责了他,而梅录对他非常尊敬。
C.李景略担任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居于可能取代节帅的地位,处境本已艰难,再加上宴会上折服梅录的举动,引起窦文场的嫉恨。
D.李景略担任丰州刺史,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两年以后,军威大震,回纥不敢轻举妄动。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