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1-13 19:58: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2.文章开头描写了北方三月的景色,那北方三月的景色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花较多篇幅描写春天
到来的景象?(6分)



2、阅读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 ]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学生作文使用网络语言,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庞统形容古怪,虽有满腹才学,投奔孙权、曹操,都不受重用,最后,他在周瑜的介绍下投奔了刘备,拜为副军师。
B.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
C.紫鹃假说林姑娘明年回苏州,宝玉听了就呆傻了。袭人来询问究竟,黛玉闻知便“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
D.晚饭后,黛玉来怡红院,却吃了袭人的闭门羹,后来又亲眼看到宝玉带人送湘云出来,误会加深,第二天含泪葬花。
E.芒种节到了,宝钗被一双玉色大蝴蝶引得到滴翠亭,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谈着私密,便假装寻找黛玉,掩饰过去。?



4、阅读题  (20分)
面对蚂蚁
叶延滨
①“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大雨将至。这是最早知道的道理,气象学也罢,生物学也罢,简洁明了,而且生动直观,蹲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心里却在想:“它们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它们搬到哪儿去?谁在下命令呢?它们怎么集合得这么快呢?”充满了问号的世界也充满了新奇。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许就是从看蚂蚁搬家开始,因为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而在那样的场景中,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
②那是面对一片宽阔的草原,眼前的一切,简洁为两种色调,一块是蓝色,一块是绿色,蓝与绿的相交点就是永远召唤你又让你永远无法接近的地平线。天苍苍,野茫茫,我们聪明的先人也只能选择这样空旷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单纯为无垠,丰富为纯洁。
③那是面对一片荒寂的沙漠,沙漠上是烈日还有烈日一样灼烫的天空,灼烫的天空下是金黄无边的沙漠。仿佛这天空就是沙漠在阳光下幻化的灵魂,而这沙漠尽管每一粒砂粒都是死亡的证明,而所有的沙粒却起伏腾挪成沙丘,沙丘们舞蹈的热情会灼伤我们怯懦的心。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热烈为无语,贫瘠为博大。
④那是面对一派峰峦逶迤的群山,坚如铸铁的山岩远处化为画师笔下的泼墨,而轻逸如纱的云雾又与重峦叠嶂凝成浑然一体的水纹。云雾与石岩难分轻重,群山与云海如同伯仲。千山鸟飞绝,飞翔着的是山的灵魂。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寂寥为深幽,厚重为空缈。
⑤每当我面对这样的大美之境,我会想到暴风前那一队匆匆搬家的蚂蚁。我知道那队蚂蚁并不像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渺小”,它们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无论是晨光还是暴雨。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召唤,走出家门,去草原,越沙丘,登山岭,会在面对大美之时,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
⑥空旷之美,对于今天的我和你,实在太重要了。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也不幸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的城市。我们几乎变成了物化了的城市动物。我们的空间被丰富的物质世界充盈:楼群、街路、格式化的绿色植物和所有目光所及的事物!我们的时间也被紧张的物化日程充盈:上班、听报告、购物、交费以及闭上眼前接最后一个电话!
⑦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动物”。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架架煌煌书架,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像一台台冰箱,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像一个个超市,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自己”。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在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
⑧望着草原,让绿色浸染你的心灵;望着大漠,让风沙吹走充填你内心的那些办公室职场风波;面对群山,直到你想起了那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世界就再次接纳你,这个世界会悄悄对你说:“你真不错,你的生活应该这样富有诗意……”
小题1:文章第①一段中说“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这“另外的场景”分别指什么?写它们有何作用?(4分)
小题2: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加以理解。(4分)
小题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句。(6分)
小题4:.作者在第①段中说“都市人”“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又说“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在第⑦段中还说“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这三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请简析。(6分)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或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B.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后投湖了。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家》)
C.大卫是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婆姨。在婆姨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D.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雷斯多伯爵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