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01-13 18:31: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李纲,宋代著名爱国英雄,致力抗金报国。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风格沉雄劲健。
(1)诗中“牛”的形象有什么特点?(5分)
(2)作者通过“病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1)身体病弱,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无他求(2)老牛即诗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宋]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宋]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漾潆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春寒① ?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练习。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小题1:请简述以上两首元曲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6分)
小题2: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句更好?请简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同:怀古伤今??异:(其一)主要慨叹昔盛今衰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由“阿房”“金谷园”“隋堤古柳”“乌江岸”“赤壁山”“玉门关”这些古迹可知是怀古诗,怀古诗均怀古伤今。其一“野花开暮春时候”,曾经的繁盛的阿房宫、金谷园如今已野花开遍,可见是昔盛今衰的对比。其二“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直接点题,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点评: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由于阅读量大,包含的信息多,出题的角度多,所以一直是热门题型,考生要重点练习这种题型。本题两首诗选用较好,有对比的价值。
小题2:试题分析: 两曲以不同的形式结尾,各有千秋,所以本题实际是考艺术手法的。
点评: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以评价结尾的优劣来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使一个老套的题焕发出生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风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