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1-13 18:31: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绿苹:浮萍。?古调:指陆丞原唱诗。
小题1: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同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
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以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的思
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细,结构缜密:首联扣题,“物候新”又引起颔联和颈联对江南新春景物的
描写;尾联借景抒情,“归思”既为全诗诗眼,又照应首联“宦游人”。
小题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其中D不正确,尾联不是借景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解题思路:写了什么景+抒何情。作者的特定身份宦游人使得作者心中满含思乡之情。因而眼前景虽是乐景却难掩心中忧伤。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首联用乐景写哀情。(1分)春天到来,桃李


本题解析:
小题1:景情关系分为: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
小题1:用典来表达情感,要弄懂典故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小题1:请简要概括画线句中的人物形象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赏析上阕的主要表现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英勇无畏?身手不凡
小题2:上阕主要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感知句意的基础上,精读画线句子,找出关键词“头立”“旗不湿”,细细的品味,在江潮面前用头倒立在水中,足以表明英勇无畏的形象;红旗没有被水打湿,表明身手不凡的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在答题时,要先找出关键词来分析出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满郭”、“尽成空”、“万面鼓”,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在分析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时,要结合着诗句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如“满郭”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山人海的情形;“尽成空”、“万面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潮水的汹涌和声音气势。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题目。(6分)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故渊在诗中各是什么意思?(3分)
????????????????????????????????????????????????????????????????????????????
(2)很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会显得那么美?(3分)
??????????????????????????????????????????????????????????????????????????


参考答案:
(1)“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羁鸟”是作者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回答问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请用简练的语言欣赏本诗构思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


本题解析:“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昔时”与“今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