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18:21:16
1、阅读题 阅读诗词, 回答问题:?(15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小题1: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小题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结合诗句中人物的描写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歌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由此可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分)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冷,寒冷之意。(1分)②此字双关。“冷”字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清冷。由于这两种冷,诗人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词中哪句与《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相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流露出词人想忘掉身外的一切,退隐江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