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10:21:1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②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③,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水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朱熹《四书集注》)
【注】①亟:屡次。②科:通“窠”,坎,洼地。③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4分)
答:
小题2:请结合朱熹的注解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8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有本之水:源源不断,奔流不息。无本之水:来得快、大、易干涸。
小题2:以“源泉”和“雨集”喻指两种相反的立身修道的和方法,强调立身修道要务本求实,不要浪得虚名;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不断进取,坚持不懈,努力躬行,最终达到道德学问的完美境界。
本题解析:
小题1:“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②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这是有本之水的特点;“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这是无本之水的特点。
小题2:孟子这番议论是借水性将君子立身修圌道的过程充分表现出来:一是君子要像“有本”之水那样立于儒家之道这个根本,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二是水之“不舍昼夜,盈科而进”的特点,正与君子锲而不舍的修圌道过程相似。既有“不竭”之本,又能坚持不懈,努力躬行,就能渐进达到道圌德学问的完美境界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将军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后得还国,典东部事。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车驾西伐,洁为前锋。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
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帝决行,乃从崔浩议。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帝曰:“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嵩对曰:“有姓而无名。”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籍其家,财产钜万。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节选自《北史·刘洁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尚书令迁:贬斥、放逐
B.太武微嫌之嫌:讨厌
C.收洁幽之幽:幽禁
D.籍其家,财产钜万籍:登记、抄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内外惮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乃随入魏 乃遂私见樊於期
C.洁以军行无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奏归罪于崔浩 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洁能文能武,太武帝认为他是国家柱石,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有才干。正因如此,刘洁得以久居高位,恃宠自专。
B.刘洁长于征战,在与董来作战时,居然听信占卜者的无稽之谈,鸣金收兵,贻误战机,致使太武帝对他心生不满。
C.在讨论征伐蠕蠕时,太武帝听从崔浩的建议,刘洁心生怨愤,横生掣肘,导致远征失败,后竟嫁祸崔浩,自食恶果。
D.太武帝对刘洁的问题早有发现,并心生厌恶,常给予警醒;刘洁充耳不闻,还阴谋篡逆,最终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4分)?
(2) 帝日:“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4分)
(3)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屈丐认为他勇敢而释放了他。
(2)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致使没有打败贼人,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
(3)(刘洁)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
本题解析:
小题1:迁:升迁
小题1:A.代词,他;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副词,于是。C.介词,把;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从。
小题1:太武帝对刘洁既没有敲警钟,也没有采取措施,而是照常重用,只是矫诏事发,才幽禁了他。
小题1:(1)“挠”“壮”“释”各1分,句意1分(2)后”“击”“岂”各1分,句意1分(3)“沮”“乃”“更”各1 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昭成帝时,慕容氏向魏进献女儿,刘洁的祖父刘生是侍奉公主的家臣,于是就随公主入魏。测生被赐给妻妾,生了儿子刘堤,刘斑官至乐陵太守,被封为信都男后去世。刘洁继承了刘堤的爵位,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晋爵会稽公。后来,他和永安侯魏勤、功劳将军元屈等一起攻打吐京的叛胡,被叛胡抓去,送给赫连屈丐。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色自若。屈丐因他的勇敢而释放了他。后来得以回国,主管东部诸事务。明元帝生病期间,太武帝主持国政,刘洁与古弼等人被选派服侍皇太子,帮他处理机要大事。?
太武帝即位,认为刘洁是个像国家的柱石一样的奇才,委以重任。在议论军国大事时朝中大臣都认为刘洁有能力,他因此而升迁为尚书令,改为钜鹿公。不久,大军征伐西部的沮渠牧犍,刘洁为先锋。沮渠牧犍的弟弟董来在城南接战,刘洁相信了占卜者的无稽之谈,以日月和时辰不合击鼓收兵,使董来得以进城。太武帝因这件事对他有些不满。刘洁因长久主管枢密,自恃皇帝对他的宠幸,办事独断专行,太武帝为此心中也有些不安。?
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不如广积粮食,等待蠕蠕前来,大臣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出征,采用了崔浩的意见。出征时,皇帝和诸将约定了日期在鹿浑谷会集。刘洁因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用,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到了约定的日期,各位大将都没到鹿浑谷。这时候,敌兵大乱,景穆帝打算带兵去袭击敌兵,刘洁不让他去。军队在鹿浑谷停留了六天,诸将还未到达,贼兵已逃远了,他们追到石水,没追上就回兵了。部队到达大漠中间,粮食已尽,士兵死了很多。刘沽暗地里派人骚扰部队,趁机劝皇帝抛弃军队,带少数人轻装而回。皇帝不接受刘洁的建议。刘洁把这次军队出征失利的原因上奏皇帝,把罪过归于崔浩。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后来刘洁更改诏书上的日期的事被揭发出来,当皇帝到五原时,就把刘洁幽禁起来。?
太武帝这次出征时,刘洁曾私下对他的亲信说:“如果这次出师不利,太武帝不能回来,我应当立为乐平王。”刘洁又向右丞张嵩询问谶书,他问:“刘氏应当统治天下,以继魏国,不知有我名姓没有?”张嵩回答说:“有姓而无名。”(皇上)于是穷追查证,搜查张嵩的家,找到了那本谶书。刘洁和南康公秋邻、张嵩等都被夷灭三族,死的有一百多人。刘洁身居要职,朝廷内外都怕他,对他侧目而视。刘洁的家被抄没,抄出家产巨万。太武帝十分后悔和气愤,每次说起刘洁便咬牙切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A重金悬赏B用作送礼的玉马皮帛等物C台阶
小题1:A确实B责备D死后追赠
小题1:连词,以致,表结果;介词,在,表时间;A介词,在;C介词,被;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1:意动用法。A使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作名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典:掌管
B.有谮于帝者,帝怒谮:诬陷
C.开宝四年被疾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 就:于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老乞归就养不赂者以赂者丧
B.归为母寿,候立堂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其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而去吾尝跂而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D项,就:到。
小题2:A项,介词,以,因为。B项,介词,给、替;动词,谋划、制定。C项,代词,那些;代词,其中。D项,连词,顺承关系;连词,修饰关系。
小题3:C项,“官复原职”于文无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