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12-28 10:06: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嘉靖间,冢宰严公,擅作威福。夜坐内厅,假儿义子,纷来投谒。公命之入,俱膝行而进。进则崩角在地,甘言谀词,争妍献媚。公意自得,曰:“某侍郎缺,某补之;某给谏缺,某补之。”众又叩首谢。起则左趋右承,千态并作。
少间,檐瓦窣窣有声。群喧逐之,一人失足堕地。烛之,鹑衣百结,痴立无语。公疑是贼,命执付有司。其人跪而前曰:“小人非贼,乃丐耳!”
公曰:“汝既为丐,何得来此?”丐曰:“小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公许自陈。
曰:“小人张禄,郑州人。同为丐者,名钱秃子。春间商贾云集,钱秃所到,人辄恤以钱米。小人虽有所得,终不及钱。问其故。钱曰:’我辈为丐,有媚骨,有佞舌。汝不中窾要,所得能望我耶?’求指授,钱坚不许。因思相公门下,乞怜昏夜者,有媚骨佞舌,当什倍于钱,是以涉远而来,伏而听,隙而窥者,已三月矣!今揣摩粗就,不幸踪迹败露。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公愕然,继而顾众笑曰:“丐亦有道。汝等之媚骨佞舌,真若辈之师也!”
众唯唯。因宥其罪,命众引丐去,朝夕轮授,不逾年,学成而归。由是张禄之丐,高出钱秃子之上云。
铎曰:“张禄师严冢宰门下,若严宰门下又何师?曰‘师严宰’。前明一部百官公卿表,即乞儿渊源录也。异哉张禄,乃又衍一支。”?(选自《谐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威福擅:独揽、专权
B.人辄以钱米恤:救济
C.之,鹑衣百结烛:灯烛
D.又一支衍:蔓延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假儿义子”“媚骨佞舌”的一组是(?)(3分)
①具膝行而进。?②公意自得。?③千态并作。?
④愿假鸿恩,及于宽典。 ⑤众唯唯。?⑥朝夕轮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嵩把持朝政大权,人们要想升迁非求他不可,于是利欲熏心者便投到他的门下。
B.严嵩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他的门下分配官职,门下尝到甜头后,争相献媚,演出幕幕丑剧。
C.作者借乞丐张禄前来严嵩府第偷偷“取经”,说明当时“百官公卿”的“媚、佞”之甚。
D.作者最后的评述,暗示张禄谄媚之道在于钱秃子后,也受到严嵩的器重,成为其门下一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有隐衷,倘蒙见宥,愿禀白一言而死。(3分)
?
不中窾要,所得能望我耶?(3分)
?



2、语言运用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郎中执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愿大王少假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右既前,斩荆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翻译(8分)
(1)? 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2)?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
课内翻译——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所以遣将守关者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D.所以游目骋怀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廷评①行状①
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
B.会皇考病没:通“殁”,去世
C.蜀贼破矣行:将要
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的原因
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