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12-28 10:06: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业毕,博通坟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
C.不违亲,贞不绝俗——隐:隐居
D.后遭母,有至孝称——忧:疾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林宗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想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后来他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
B.郭林宗曾经在陈梁闲行,遇雨,把头巾的一个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他被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林宗隐居而不放弃侍奉父母,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有察人之明,他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品评的一样。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经之词来夸奖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4分)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2分)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2分)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3.(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2分)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动词,帮助)
B.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动词,帮助)
C.公为我献之。(动词,打算)
D.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4 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 西汉] 刘向

?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叉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成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 [ 注] 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被项籍之灾,内牧竖之祸? 离:遭受
B .期日迫,功费大万百余迫? 卒:急促
C .物流离以十万数物? 故:死亡
D .而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A.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下铜三泉,上崇山坟
B .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 .以北山石为椁?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 .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 .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 .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 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伧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