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12-28 09:50: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
(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4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以“木落”“雁南渡”这两个典型景象交代季节——秋季,点明“早”(2分)。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点明“寒”(2分)。(4分)
(2)思归的衷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分)“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1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1分)。(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小题1:这首诗中,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夜归”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夜归鹿门”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反衬(对比)首二句即将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相对比,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答出方法1分,分析每处2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夜归鹿门”,抒写了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2分)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2分)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2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小题2: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叫起离情,敲残愁况”一句中“敲残”二字有何妙处?(2分)
(2)本曲描写了哪些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敲残”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于内心的愁苦。
(2)本诗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构筑了令人思乡断肠的秋夜氛围,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炼宇、意象、情感等考点,解题时审题要清楚,表述强调规范,不遗漏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赏析。(8分)
玉楼春?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这两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
(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哪些传统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


参考答案:
(1)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2分)作用:①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②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2分)
 (2)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2分)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凄凉悲伤(孤独寂寞)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shē):远。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颈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2分)尾联在结构上与首联呼应,点出离乡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2分)
小题1:颈联借景抒情。(1分)借对清晓号角悲凉之声、昏黄孤灯断碎余烬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环境氛围,(1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乡难眠的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含蓄隽永。(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此题考查景情的关系,此处为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