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时间:2019-12-28 09:33: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小题1:诗中的前两联描绘了金国之春怎样的景象?请做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单选题  下列关于《上邪》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是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B.主人公设想了奇特的自然变异,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C.“夏雨雪”的意思是夏天既下雨还下雪。
D.全诗多以短语出之,一句一顿,亦与少女表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之情相吻合。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个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时节的一种________的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给“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狼狈”指同行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B.“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徐行” 的意思是 “慢慢地走”。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D.“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界风雨,又暗指政治上“风雨”。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故作此”,看似闲笔,却是点睛之笔,与词的结尾形成自然的呼应。
B.“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抒发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一蓑烟雨任平生”含义丰富,引人沉思,抒发了词人不受外界风云变幻干扰,坦然自信的生活态度。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超然态度,也是他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