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12-28 09:0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共21分)。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②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④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阴饴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劘:mó,切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执晋侯捉拿
B.秦遂归晋侯放回
C.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醒悟
D.众口之辩,吾皆摧之促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死于说难②甚于妇人
B.①又为难而可喜者也②后盛气而胥之入
C.①雎知泽欲困己以说②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D.①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②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3分)
①韩非作《说难》?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④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饴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要注重两国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入,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使她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劝谏秦王,终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②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2、阅读题    李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调临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构五王,而侍御史郑愔请诛之,朝隐独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忤旨,贬岭南丑地。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于中宗曰:“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帝更以为闻喜令。
  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时政出权幸,不关两省而内授官,但斜封其状付中书,即宣所司。朝隐执罢千四百员,怨诽哗腾,朝隐胖然无避屈。迁长安令,宦官闾兴贵有所干请,曳去之。睿宗嘉叹,后御承天门,对百官及朝集使褒谕其能,使遍闻之。进太中大夫一阶,赐中上考、绢百匹,以旌刚烈。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朝隐取主奴杖之,由是权豪敛伏。为执政所挤,出通州都督,徙绛州刺史。开元初,迁吏部侍郎,铨叙明审,与卢从愿并授一子官。久之,以策县令有下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玄宗东幸,召见慰劳,赐以衣、帛。擢河南尹,政严清,奸人不容息。太子舅赵常奴怙势横闾里,朝隐曰:“此不绳,不可为政。”执而搒(péng,用板子捶打)辱之,帝赐书慰勉。
  入为大理卿。武强令裴景仙丐赃五千匹,亡命,帝怒,诏杀之。朝隐曰:“景仙,其先寂有国功,载初时,家为酷吏所破,诛夷略尽,而景仙独存,且承嫡,于法当请。又丐乞赃无死比,藉当死坐,犹将宥之,使私庙之祀无馁魂可也。”帝不许,固请曰:“生杀之柄,人主专之;条别轻重,有司当守。且赃惟枉法抵死,今丐赃即斩,后有枉法,亦又何加?且近发德音,杖者听减,流者给程,岂一景仙独过常法?”有诏决杖百,流岭南。
  朝隐更授岐州刺史,母丧解。召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固辞,见听。时年已衰,而笃于孝,自致毁瘠,士人以为难。明年,诏书敦遣扬州就职。还为大理卿,封金城伯,代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天下以其有素望,每大夫缺,冀朝隐得之。及居职,不争引大体,惟先细务,由是名少衰。进太常卿,出为岭南采访处置使,兼判广州。卒于官,赠吏部尚书,官给车槥(huì,棺材)北还,谥曰贞。(《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武三思五王
构:勾结
B.河南尹,政严清   
擢:提拔
C.太子舅赵常奴势横闾里
怙:凭恃、依靠
D.每大夫缺,朝隐得之
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朝隐独“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 
险衅,夙遭闵凶
B.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中宗曰    
州司临门,急星火
C.执搒辱之    
吾年未四十,视茫茫,而发苍苍
D.帝怒,诏杀 
东野与吾书,用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朝隐“执法不惧权贵”的一项是
[? ]
①忤旨,贬岭南丑地
②曳去之
③朝隐取主奴杖之
④铨叙明审
⑤朝隐胖然无避屈
⑥执而搒辱之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朝隐不满宫内授官的做法,坚决罢免了一千多名“内授官”,面对怨恨诽谤,他也毫不屈服。
B.太子舅舅的家奴仗着权势,横行乡里,李朝隐把他抓了起来,并鞭打侮辱他。
C.担任大理卿时,李朝隐依据法律,据理力争,使裴景仙得以幸免一死,流放岭南。
D.李朝隐虽身仕两朝,但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供给,施与
B.则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其家籍:登记,没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
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撞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
D.返汝耕桑
长幼节,不可废也?且行千里,谁不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4、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卢延让《苦岭》中曾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杜甫也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仰。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①,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注]①埴:粘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3分)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4分)
(2)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