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28 09:03: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例文]
得到与失去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的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
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了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需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缺也会是圆。
[评析]文章开篇以排比的句式,运用三个特写镜头展现了陶渊明、李白、文天祥在得失间的抉择,化用古诗圆熟浑合,不落斧凿痕迹,铺张扬厉,大气磅礴,文采斐然,灵动飞扬,出手不凡。三个事例后作一小结,此为一顿。接着又以三个排比句转入反面,再作一结,此为二顿。按一般的眼光看,文章至此文意已足,只消总结深化的功夫了。但作者在最后又是一翻,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的画面: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这一问一答将得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暗扣题意,让人们在玄理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谛。


本题解析: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失去的部件》对我们很有启示。这里的“部件”理解可泛化,写作时既可写人们对被忽视的忙碌的生活本身的思考,也可以从“失与得”的辩证关系切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苦难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名言一直激励着我们;于是很多人说“苦难是财富”。可是我们又为什么不愿遭受苦难呢?难道我们不喜欢财富吗?其实,能够成为财富的苦难并不是很多……
  请以“苦难与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作文形式可叙可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下简称《词典》)的解释是“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现代汉语里由这个意义的“跟”作为母词素构成的合成词还有“跟进”“跟随”“跟风”等。“跟进”,《词典》的解释是“跟随着前进”,这有一定的褒义;“跟随”,《词典》的解释是“同‘跟’”,即“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这应该是中性的;“跟风”,《词典》的解释是“追随某种风气或潮流”,这有一定的贬义。
你是怎么看“跟”的呢?请以“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提携
伦敦的一个穷孩子,在印刷厂装订图书的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开始做简单的实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听戴维先生的化学讲座。回来后,他把自己的心得笔记寄给了这位大科学家。不久后的一天,戴维先生的仆人递给他一张请柬,请他参加第二天的讲座。在戴维先生的鼓励下,那孩子做了许多出色的实验。没有多久,这个孩子就被邀请开讲座了。这个后来被称为科学界奇迹的人就是法拉第。戴维先生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大凡人的成功,一要才学,二要机遇,三要别人的提携。法拉第的成功,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不过,对一个在印刷厂当装订工的穷孩子的法拉第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如果没有像戴维先生这样的大科学家最初的发现赏识,进而甘心做他的梯子,引导他在科学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他很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装订工。人们都说伯乐比千里马更为难得,而戴维先生不仅是法拉第的伯乐,而且是法拉第登上科学高峰的梯子。如果戴维先生当初只是发现了法拉第的才能而没有后来的真诚提携热情引导无私帮助,这位穷孩子很可能永远只是一块成不了美玉的璞。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伯乐难得,人梯更难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电视拍摄现场,西施弹奏《思乡曲》实在动人,连吴王夫差听后都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一旁有人说:“这话似乎有点像杜甫的诗句。”导演说:“管他呢,也许吴王夫差读过杜甫的诗吧。要不然,编剧怎么会这么写呢?”联想到平时报纸、电视、名人出书的现状,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似乎习已为常。假如大家都负起责任……
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的结尾提示了本文的主题:责任。要不然,考生还可以相的宽泛一些。
“责任”可以从正面立意,谈尽责任的意义、途径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谈不尽责任的危害(道义的,做人的,交际的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