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8 08:53: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的统治,这也是李清照重大生活变故的开端,此后种种灾难便纷至沓来
B.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如《拿来主义》等都是殚精竭虑之作,都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C.《南京!南京!》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
D.湖人队实力强劲,而火箭队的核心——姚明又受伤了,于是休斯敦媒体哀鸿遍野,认为火箭队必将大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对文学名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C.堂吉诃德劝说又矮又胖的农民桑丘做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了个把海岛后就封桑丘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
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罗贯中为小说《 三国演义 》写的开篇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应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杨升庵)写的词《临江仙》,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我们并不提倡死记硬背。高考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史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以及”改为“提出了”


本题解析:考查病句的修改。修改病句的前提是正确辨识。“安排”的后面有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某博客整合的文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讲话,他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
但是,如何翻译“不折腾”呢?这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精英。日前,互联网上对“不折腾”将会出现五花八门的译法,但都不够精彩,没有把“不折腾”的内涵真正揭示出来。于是,有位中国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把它译成“buzheteng”。不料,这种译法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赞誉,许多媒体预言:“?。”
(1)上面文字材料的画线句在表述方面存在问题,请分别加以修改。(4分)
①将?改为?
②将?改为?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一个结论性的句子。(2分)
答:?


参考答案:(1)①将“人民大会堂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改为“人民大会堂听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②将“将会出现五花八门的译法”改为“已经出现五花八门的译法”。
(2)“bu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中的一个专属名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C.近几年来,常有新闻媒体对明星大肆吹捧炒作,无形中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D.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其根本原因是……的结果”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高赢利”后应加“方向”。D项“建立”和“资金”搭配不当;“保护和监督”语序不当,应为“监督和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