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51:3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菜①,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②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③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④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守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草莱] 民间荒野。?②[鞫] 审查。③[备] 充数。④[衡轴 ]重要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次:住宿
B.及命表,又出意外表:写奏章
C.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虞:忧患
D.在职尚简易,善疏决?尚:尚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张循宪以御史出?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因请以己官让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C.虽有反坐,此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嘉贞虑事周全的一组是?(?)
①张嘉贞落魄有大志。?②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③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⑥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恰然自得。
B.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C.张嘉贞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反叛,经审查无罪状,唐玄守将判告发者的罪,张嘉贞则认为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掌握军队的人会生异心,而且会断绝言路。
D.张嘉贞向唐玄宗进言,举唐太守用马周的例子,说明应当及时任用人才,并希望趁自己少壮而得到皇帝任用。后唐玄宗用他为相。
参考答案:
8.D
9.D
10.D
11.B
本题解析:8.D(尚:崇尚。)
9.D(虽:即使;虽然。A以:凭。B因:于是。C则:却。)
10.D(①句说的是张嘉贞潦倒失意仍有大志。②句说的是循宪。⑥句是对他的评价。③④⑤能够表现张嘉贞的虑事周全。)
11.B(武则天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的原因主要是听了张嘉贞坦诚的话,并非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循宪将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好的客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到让张嘉贞写奏章,(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众不同。张嘉贞于是上奏说:“我生长于民间荒野,眼睛没见过朝廷的事,陛下误听他人的话,招引我到皇宫,这是万代才有一次的机遇。然而咫尺之间,像是覆盖着云雾,我恐怕君臣之间的道义,有一些没有完全做到。”武则天说:“好。”急忙下令卷起帘子。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开元初年,张嘉贞升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升迁为并州长史,兼任天平军节度使。有人告发他谋反,经过审查,并没有罪状。唐玄宗将要治告发者的罪,嘉贞进谏说:“依照法律,告发的事情不属实的,虽然可以反判告发者有罪,这次却不能这样。现今天下太平无忧,重兵利器,全都交托给边关守将。如果告发者一有不准确,随即就要治他的罪,我恐怕掌握兵权的人会萌生异心,成为日后的祸患。况且臣下是陛下信任的人,不应该因为我而断绝了(天下人)上表言事的途径。”唐玄宗十分高兴,应允给他朝廷中枢重要的职位。嘉贞于是进谏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等到时机过去了,即使圣贤也不能制造时机。当年马周起身徙步拜见圣主,正当年少年气盛、血气方刚,太宗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才能,他仅仅五十岁就去世了。假如任用稍晚,就赶不上(那个时机)了。现在我幸好在少壮的时候,陛下不认为我没有德才,很应该及时任用我。日后我衰老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玄宗说:“你只管去太原(上任),我很快会召你回来。”最终玄宗任用他当宰相。张嘉贞在任上崇尚刑清政简,处事善于疏导开通。议论政事的人都称赞他。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郡守荐华为太常博士。迁长史兼中书郎。帝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帝甚异之。数岁,拜中书令。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进封为广武县侯,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有台辅之望焉。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雅怒曰:“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不顾而出。须臾,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祸不可测也。”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晋书?张华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笃于周急,器识弘旷笃:忠实
B.帝甚异之异:认为……奇异
C.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谢:感谢
D.臣不爱死爱: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以华为度支尚书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B.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
C.(司马雅)不顾而出
D.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华才干的一组是
①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②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 ③(华)勇于赴义,笃于周急 ④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⑤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瞩目。 ⑥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学识优异渊博,辞藻温和华丽,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因此同郡卢钦、乡人刘放都很推崇他,陈留阮籍认为他有辅助帝王的才能。
B.张华才华横溢,记忆力强,过目成诵。晋武帝曾向他询问汉朝的宫室制度,他从容自如,对答如流;并且把画出的图样放在地上,令群臣注目,连武帝也为之惊异。
C.晋武帝谋划攻打吴国,张华不顾群臣反对表示赞成。进军之初未能取得胜利,贾充等人要求诛杀张华以谢天下,武帝因喜爱张华而主动替他承担了责任。
D.赵王伦、孙秀打算篡夺帝位,派人拉拢张华,张华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果断予以拒绝。于是被逮捕杀害并诛杀三族,朝廷内外都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悲痛。
小题6:将下列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分)《逍遥游》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3分)《祭十二郎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2分)
(2)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谢:谢罪
小题1:而:表转折
小题1:以为,句中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
小题1:③反映其有勇。⑥没有提到他的才干。排除有③和⑥的。
小题1:文中虽写其“强记默识”,但无“过目成诵”之义;“画地成图”是在地上画出图样。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适”、“何”必须翻译正确,否则酌情扣分。(2)“少孤”、“省”、“所怙”必须翻译正确,否则酌情扣分。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是范阳方城人。年少丧父,家境贫苦,自己靠放羊为生。同郡人卢钦看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觉得他才能不同一般,就把女儿嫁给他。张华学业优异广博,辞藻温和华丽,从小自律,行为谨慎,即使是仓促之间,也一定按礼法行事。勇于做好事,尽心周济别人之急。器量宏大,在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他。在他还未出名时,陈留人阮籍见他后,感叹说:“是辅佐君王的人才啊!”从此,他的名声开始显著。郡守推荐张华做太常博士,(不久)升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晋朝建立后,张华拜官黄门侍郎,封为关内侯。 张华记忆力极强,天下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谈起来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武帝曾经问汉宫格局,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在地上画出了图形,让旁边的人惊异不已。武帝也觉得他的才华非同一般。过了几年,被任命为中书令。 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攻打吴国,可是诸大臣都认为不行,只有张华赞成这个计策。等到将要大举进攻时,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掌管漕运粮草,决定军务大事。各路大军进发后,却没有取得胜利,贾充等人上奏诛杀张华来向天下人谢罪。武帝说:“这是我的主张,张华只不过跟我的想法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认为不可轻举冒进,唯独张华坚决持进军意见,认为必定能取胜克。等到后来灭掉吴国,进封张华为广武县侯。张华名重一时,众人推崇佩服,有宰相的声望。惠帝即位,任命张华为太子少傅,授官为右光禄大夫。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将要废除贾后,孙秀让司马雅在夜里告诉张华说:“现在国家将要危险,赵王想跟您公共同匡扶朝廷,成就一番霸王的事业。”张华知道孙秀等人一定会篡权谋位,就拒绝他。司马雅恼怒地说:“刀子将要砍向你颈脖,却如此说话!”没有回头的走出去。于是(张华)被收捕,诛连三族。朝廷内外没有不悲痛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汉]司马迁
? 朱公①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于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④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竞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蠢的别号。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赤、白、黄。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这里指钱库。?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装黄金千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4市两
B.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赍:赠送;给予
C.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阎:里巷
D.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赦: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2.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①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陶朱公子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 )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
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1)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拜访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2)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黄金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
(3)假使是派小儿子去,他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坚固的车,骑着良马,经常外出逐猎,不知道财产是从哪里来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代汉语。(10分)
小题1: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大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5分)
小题2: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在这之前,安定太守收受贿赂强取钱财,声名败坏,凉州刺史、汉阳大守都老昏庸不能胜任职守,却全都依仗权贵势力,不遵守法度。
小题2:(5分)并且又非常厌恶宦官,不与他们交往,于是皇宫内外全都怨恨他,就一起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各支羌人,皇帝责备皇甫规的诏书接连不断。
本题解析:
小题1:重点注意“受取”“狼籍”“并”“堪”“倚恃”等的翻译,其中“狼籍”一词的含义只能结合上下文分析得出。
点评:本题的得分点大多为常用词,但“狼籍”一词比较偏,学生可能难以翻译出来,当然这也是检测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小题2:重点注意“恶绝”“交通”“货赂”“诮让”“相属”的翻译,本句可以根据语法分析和已学知识的迁移解释重要的词语含义,其它难度不大。
点评:本句考到了古今异义词,名词作动词等文言现象,另外“交通”“相属”这些词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所以本题注重了课内知识的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列叙时人列:依次
B.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斯文斯:这、此
D.临文嗟悼临:将要
小题2: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纵一苇之所如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临文嗟悼:临,面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①③助词,的;②代词,这,指内心的情感。?④动词,到、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