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12-28 08:51: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合沅、湘,北汉、沔  ? 合:汇合
B.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     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  披:敞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若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
B.①今乃得玩几席之上 ②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
D.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B.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   
C.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选自《老子》)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众人之所恶,故于道/几:接近。
B.夫唯不争,故无/尤:尤其。
C.为之名曰大/强:勉强。
D.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衰败。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水善利万物不争/是以圣人为不恃
B.夫唯不争,无尤/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C.可以天下母/清静天下正
D.吾不知名,字之曰道/大盈若冲,用不穷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思想的一项是(? ?)
①上善若水
②居善地,心善渊
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④天法道,道法自然
⑤清静为天下正
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身处下位,这样内心才能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广与浩大,也才最接近“道”。
B.关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它先于天地而生,却不容易为之命名,它超越于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
C.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
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作比喻,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登泰山记》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作者写登山情形时,用“道中迷雾冰滑,蹬不可登”两句话,具体概括地写出了登山的艰难。
B.采用从旁烘托的手法写景是这篇游记的突出特点。泰山高峻雄伟,但作者却未用一个“高峻”之类的词,只用“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等词语来形容其高峻雄伟。
C.“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山”,喻体“摴蒱数十立者”,这一比喻的运用,表现出山的远、小、形、色,给人真切的感受。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写出了山峰的不同色彩、不同神态。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5、阅读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于使民——巧:灵巧
C.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哉——多: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鲁定公问颜回曰——勾践说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善善矣——此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民力——樊哙侧盾一撞
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