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10:1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甲: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③,凫雁满回塘。
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
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
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
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
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
3.?两诗中均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默写填空。(7分)
(1)须晴日,?,?。(《沁园春·雪》)
(2)?,雪尽马蹄轻。(《观猎》)
(3)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
(4)天街小雨润如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山随平野尽,?。(《渡荆门送别》)
(6)登临黄鹤楼,白云悠悠,黄鹤杳然,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7)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散曲,回答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湖南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两首作品描写的旅程,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意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上片和《沉醉东风》开头四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都描写了一幅潇湘秋景图,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