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00:2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适:恰好
B.顿兵坚城下顿:驻扎
C.此实刘、项挺兴之会会:时机,机会
D.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少却:稍稍休息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密“趣解雄远、多策略”的一组是(3分)(?)
①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②公之下计,乃吾上策。
③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④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
⑤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⑥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读书的李密,赞叹他勤奋好学;与他交谈后,认为他见识过人,谋略出众。
B.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李密为他提出三条计策,但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计才是最佳策略。
C.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
D.李密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勇气可嘉,亲自带兵采用伏击的方式杀死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5分)
⑵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⑴现在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洛阳,应该先攻取洛阳,以使他们胆战心惊。况且,经过城池而不去攻占,又如何来展示军威?(“取”、“拔”、“武”各1分;译出大意2分)
⑵现在粮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难以坚持太久,(如果)突然遇到敌人,那么,很快就会灭亡。(“见”、“卒”、“无时”各1分;译出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依据原文,“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后,“让由是加礼”,所以“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错。
小题1:参考译文
李密,字玄邃,又字法主,他的先人是辽东襄平人。李密见识雄阔高远,做事富有谋略。他常分散自己的家产来供养宾客,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一点也不吝惜。他听说包皑在缑山,就前去追随他。李密用蒲垫垫在牛背上,骑牛前往,在牛角上挂着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恰好在路上遇见了他,勒住马悄悄地跟在后面,说:“你是哪里的书生,这样勤奋?”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拜见,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就和他聊起来,很看重他。杨素回家后对儿子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这些人能比得上的。”玄感于是仰慕李密并与他结交。
大业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派人入关迎接李密。李密来到后,和玄感谋划说:“现在天子远在辽东,如果击鼓进攻,进入蓟州,直接控制住隋的咽喉要道,前面有高丽迎面对抗,我们乘机在后面进攻,不过十天半月,等他们军粮用尽,那时候举旗召唤,隋的军队就会全部被征服。接着发布檄文,向南推进,夺取天下的大局就确定了,这是上策。关中地区,四面都是险要地形,那里的留守卫文升,是个很好对付的人。如果长驱直入而不停止,径直攻取长安,占据函谷关和崤山,向东控制诸夏部落,这样隋就丢失了险要地带,我军的优势能全部保持,这是中策。如果凭着便利的条件,先夺取东都洛阳,把军队驻扎在坚固的城池下,胜负难料,这是下策。”玄感说:“您所说的下策,就是我的上策。如今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洛阳,应该先攻取洛阳,以使他们胆战心惊。况且,经过城池而不去攻打占领,又如何来展示军威?”李密的计策没有被采纳。玄感到了东都洛阳,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自认为马上就可以攻下洛阳。不久他捕获了内史舍人韦福嗣,就重用他,因而就不专门请教李密了。福嗣认为被抓很耻辱,所以每当商议军情、谋
划战事时,他都说这样做好,那样做也可以,李密揣测他怀有二心,对玄感说:“福嗣被逼无奈,被我们俘虏,他内心一直在持观望态度。明公刚刚发动大事,就有奸诈的小人在身边,事情一定会失败,我请求杀了福嗣示众。”玄感没有接受建议。
当时东郡叛贼翟让聚纳了同党约万人,李密通过他的同党王伯当介绍献计给翟让说:“当今皇上昏聩,老百姓都怨恨他。精锐部队全都远征辽海,又和突厥断绝了和亲关系。他又在南方巡视又乐而忘返,关中及三辅地区空虚,这实在是像刘邦、项羽起兵时一样的大好机会,足下资养豪杰,士兵战马精壮勇敢,矛头直指有罪的人,诛杀残暴的君主,做天下人的首领,杨氏不堪一击,很快就会灭亡。”翟让因此非常看重他,派他去游说其他各路叛贼,所到之处,无不归顺。于是李密为翟让献计说:“如今我军缺乏粮食供应,难以坚持太久,如果突然遇到敌人,那么,很快就会灭亡,不如占领荥阳,养兵积粮,等到士卒养足精神,马匹肥壮的时候,才能有利于与敌人作战。”翟让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就攻下金堤关,顺路攻打荥阳各县,全都攻克。荣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联合车队讨伐翟让,翟让一向畏惧张须陀,想要撤退。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而且,他刚刚取得胜利,容易产生骄傲情绪,我替您打败他。”翟让不能阻止他,就陈兵等待,李密率领矫健勇猛的常何等二十人作为骑兵,在草丛中埋伏了上千士兵。张须陀一向轻视翟让,带兵与李密搏击,李密带兵稍稍后退,埋伏的士兵突然一起冲出来,和骑兵一起攻打张须陀,于是杀死了张须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因为严祺先的文章:
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俗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
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
5.(1)韩愈(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衰靡的文风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不说别的,必须首先除去掉它的俗气才行。
(3)那么我也是非常的迂腐了!(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参考答案: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 款:敲、叩
B.众莫能就一宇 就:完成
C.吾收其直太半焉 直:简直
D.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俟:等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视木之能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愿佣隙宇而处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不能说明梓人手艺高明的一项是( )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②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③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④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⑤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⑥委群材,会众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
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C
5.(1)一会儿众工匠刀砍斧削地动起手来,一个个都看他的眼色。
? (2)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到一旁,也不敢恼怒抱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