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06:32:3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取一钱?苟:或许
B.某公素善余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启: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厉:磨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2、阅读题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菩,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组加粗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_____________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2)或问“三余”之意 意: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粗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读过[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5-6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赡养父母问题,孔子提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见解,认为子女仅仅赡养父母,这是不够的。
B.从政者应当对“孝”做出表率,以此去教育百姓,实现治国的理想。
C.从政者在道德上放松要求,造成社会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感到痛心和悲伤。
D.多做善事,心存善念,老百姓就会感恩,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孔子提出的救世主张。
2.三则选段都有“敬”字,孔子在“敬”字上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请做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C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之有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D.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晋,何厌之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4:翻译:(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
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
D.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