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2:35:00
1、阅读题 定风波 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①,唯有,茶瓯②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②茶瓯:一种茶具。③香篆(zhuàn)11.词的上阕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词的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4分)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鉴赏词句的精妙,要从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入手。飞燕和春光相遇,采用了拟人手法,想象奇特,表达了词人对时光的留恋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题目。(8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
南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小题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4分)
小题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
小题2:(2)李诗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
本题解析:
小题1: 李诗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陈诗第一句“飞花两岸照船红”,写船在红花夹岸的河道上走。由于船只顺风航行,船速较快,就产生了这种“飞花两岸”的错觉。第二句“百里榆堤半日风”,直接写船只顺风航行。“半日风”告诉我们,行船半日,是有风力相助的;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这船是在扬帆航行。“百里榆堤”又告诉我们,船才走了半日,就走过“百里”了,可见船速之快。第三四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写的是仰望天上云朵时的感受。我的船在向东走,天上的云朵也随着风势,和我同步向东飘移啊!——这句诗,其实说的也是说他的船行速度很快。
小题2: 李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陈诗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县)去的一次旅行。通观全诗,这是一首很好的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小题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释义)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解说)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作用);?“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释义)钟声一响,朋友就要告别这里了。(解说)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凄楚。(作用)4分,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小题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3分,意思的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又酬傅处士次韵
顾炎武①
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②,一成犹启少康家③。
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
[注]①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②语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③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的帮助,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小题1:下列的诗句跟这首诗中的颈联意思最为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小题2:全诗所表达的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国家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1分)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并表露了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所说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让自己超脱于各种纷争或者挫折。C所说的是所有的事物都会消失于无情的时间之中,含有一定的消极悲观情绪。D所说的是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很有可能被别人所窃取。
小题1:首联写“愁听”和“不见”,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两者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__________,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_________。(要求概括准确、描写生动)
(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塞诗。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意对即可)
(2)逐: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