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1:53:02
1、阅读题 读下面的甲乙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4分)
甲:?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对甲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小题2: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小题2: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这道题涉及了两首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读懂每一首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赏析“寒声碎”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情方面较为成功,被清代词论家许昂霄称为“铁石心肠人亦作销魂语”。请问上下阕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人采用通感手法,形象写出了细碎的声响不仅带着寒冷的秋意,更传达出词人落寞的心境。
(2)上阕采用借景抒情手法,下阕主要采用直接抒情手法。抒发了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的忧愁别恨和悲凉寂寞的内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放言之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拈龟与祝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拈龟与祝著都是古代占卜的方法。颔联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是如何说明的?
参考答案:本诗说明了解一个人的品德和为人需要长期的观察和考验,不能在短时间内凭表面现象平定一个人的本质。以王莽和周公为例。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注释和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主要词语是“决狐疑”“要烧三日满”“须待七年期”。阐明的道理是“了解一个人的品德和为人需要长期的观察和考验”。说明的方式就是举例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小题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小题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2分)。
小题2:李词通过写女子买花,担心情郎觉得自己没有春花美丽,便把春花插在鬓角向情郎撒娇让情郎品评的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女子与情郎相会时那种甜蜜又有些隐隐担忧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2分)秦词通过写爱人远去天涯,自己孤独无依无人嘘寒问暖,只好呆呆看着小篆香慢慢燃尽,春去秋,无力地独倚高楼,愁眉不展,看大雁飞尽的一系列动作,抒发了女子孤独寂寞、愁肠百结、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找出与人物性格相关的关键词及句子,进行分析。李词中关键词“花”、“泪”“怕”“ 徒要教郎比并看”;秦词中关键词句“凄凉”“断肠”“ 过尽飞鸿字字愁”然后,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出人物形象。
小题2:要抓住表现两个人物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行对比分析。李词中的“怕” “徒要教郎比并看”表现出担心而甜蜜的复杂思绪;秦词中的“凄凉”“飞鸿”“愁”等关键词表现出思念,孤独的思绪。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8分)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憔悴,羞于与人争辩是非、宁可就斗升之禄糊口,饱受别人白眼,走投无路欲归隐山林的老郡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愤慨、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哀。(形象3分,外貌、身份、心理、行为答出三点即可给全分;感情1分,)
(2)表现手法,首联反衬,以上元灯会的灯火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
修辞手法,颔联、颈联对偶
尾联“笑”反语并非真的要归隐山林,而是备受打压的愤慨、屈辱、无奈。
(答出其中两点并分析即可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